向创新要活力 向改革要动力

——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核心提示: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亦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丹阳作为苏南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用什么来打破制度藩篱、破解发展难题,用什么来激发转型动力、引领县域发展?答案唯有一个:改革创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亦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丹阳作为苏南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用什么来打破制度藩篱、破解发展难题,用什么来激发转型动力、引领县域发展?答案唯有一个:改革创新!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破了一系列重点难点和瓶颈制约,成功推动发展巨轮稳健前行。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最根本的还在于改革创新。全市上下必须聚力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发展动力,调结构、转动能,聚焦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整合,确保在技术变革的新时代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聚力改革创新,需激发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和强大引领。当前,我市已拥有一批“第一”和“惟一”的关键技术,而如何尽快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企业能否独占鳌头、领跑全局的“制胜点”。聚力改革创新,要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重点培育一批手握独创技术、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支持优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打造更多“单打冠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聚力改革创新,需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整合。

无论是区位还是资源,我市都难以与大城市抗衡,却也涌现了不少行业龙头,弱势之下如何实现崛起?答案是人才为我市产业经济的升级发展注入“洪荒之力”。聚力改革创新,首先要强化人才集聚,深入实施“丹凤朝阳”人才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省、镇江市各类人才支持政策,出台我市“乡土人才”政策,并着力解决人才创新创业最关注的居住、教育、医疗等诉求。同时,坚持“以创新论英雄”,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引进和布局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快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积蓄巨大推动力和行动力。

聚力改革创新,还需进一步推进改革落地生效。

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发出全国第一份建设施工许可电子证书、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集成受理”……一年来,我市改革发展的鼓点越来越密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要全面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向更高质量迈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以及开放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更大程度释放制度生产力,激发发展活力,加快构建丹阳全方位改革“新版图”,以丰硕成果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