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美食

核心提示: 曲阿古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古韵,而其中传统的地方美食,是历史岁月的记录,也是最能让人深深记住的浓浓乡愁。

曲阿古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古韵,而其中传统的地方美食,是历史岁月的记录,也是最能让人深深记住的浓浓乡愁。

小时候我家住在新民中路中央饭店隔壁的姜家大门内,父亲在灯笼巷口开肉店。那时候县城里要算四牌楼到贤桥头这条街最热闹繁华,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记忆中由同泰福杂货店、大吉春药店、宝庆银楼、万源纸坊等等。就饮食店来说,西边有中央饭店、顺兴牛肉馆,东边有金鸡饭店、世界牛肉馆,双井巷有孙义兴饭店,许乌巷有义记包饭店。解放后在南门大街上还办起了许多供应便饭便菜的夫妻店,这些饭店各有特色,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如金鸡饭店早前开在影巷弄内,主要经营淮扬菜系,早市供应白汤大面、肴肉面、鳝丝面、爆鱼面和各种现炒的浇头面、肉丝面、腰子面、猪肝面等等。尤其是蟹黄汤包,名声在外,每天宾客盈门,生意兴隆,中市和晚市主要承办筵席和接待零星散客。中央饭店开在大街上,门面大牌子老,也是当年饭店中的老大。经营品种与金鸡饭店相同,都是淮扬菜系,可以说这两个店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是当年丹阳县城两个最有名气的饭店。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有幸分配到饮服公司丹阳饭店工作,对这个行业才有了接触,有所了解。那时下面是用大灶大锅烧,烧的是豆萁或者麦草,大锅里水多,灶膛里火旺,把面条放下去,一会儿就漂上来了,捞上来的面,一根一根清清爽爽。那时候下面的汤真是考究,原汁原味。每天清晨采购人员从食品公司把猪肉拿回来,厨师去骨卸肉,把大骨头放在汤锅里煨,另外把每天要用的鸡鸭宰杀洗净后也放在汤锅里煮,尤其是清晨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小杂鱼,先洗干净,在红锅炉子上煸炒后,用纱布袋子包扎起来一同放在汤锅里煮,这种汤汁,鸡鸭鱼肉都有,营养丰富,汤色乳白,味道极鲜。在碗里配上调料,撒些蒜花,放入高汤,捞上面条。这种高质量的白汤大面加上一块肴肉叫人吃了真是回味无穷。

那时候的肴肉选的都是带皮的猪蹄髈,腌制传统规范,煮出的肴肉阵阵香味,用陶瓷绿盘盛装,一盘两只猪蹄,浇上一些卤汁,第二天拿出来的肴肉平整,色彩鲜艳,香酥可口,切成小块放在堂口,一角钱一块让客人挑选食用。

做蟹黄汤包的螃蟹都是从农村收购来的本地螃蟹,职工们把螃蟹肉拆出来后,厨师用猪油与螃蟹肉熬成蟹油用大钵头装起来做蟹黄汤包时备用。

炒鳝丝、炒鳝片、鳝丝汤用的黄鳝都是农民在水田里放黄鳝笼子、在沟塘里用铁钩钓出来的黄鳝,卖给我们用大缸养起来,顾客点菜,直接从缸里面捞出来宰杀,叫“活跳鲜”。

虾仁是一大早从市场买回来的活虾,职工们自己用手工挤虾仁,颗粒饱满,新鲜雪白。

记得有一次我的一位亲戚从香港归来,大家聚在一起用餐,谈起家乡的美食,他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金鸡饭店的肴肉、蟹黄汤包,中央饭店的鳝丝面、肉丁小花卷,世界牛肉馆的牛肉锅贴,还有路边摊上的油炸臭豆腐干、豆腐花、京江脐等。他说这次回来一定要尝个够,重拾久违的乡情。但岁月匆匆、时移景迁,现今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酒店宾馆比比皆是,经营着各式各样的风味佳肴。但以前那种难以忘怀的家乡传统美食、老字号名店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能让我们在生活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乡愁拾忆》了。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