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以下和保本理财产品将消失?

核心提示: 毋庸置疑,银行理财产品在市民理财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很多追求稳健投资市民的首选。然而,最近业内一则理财新规称将取消90天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和保本性质的理财产品,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随着其正式实施的临近,或将对市民们的理财趋向和理财格局产生不小的影响。

3个月以下和保本理财产品将消失?

理财新规或将影响市民理财趋向

记者 嘉瑛

毋庸置疑,银行理财产品在市民理财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很多追求稳健投资市民的首选。然而,最近业内一则理财新规称将取消90天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和保本性质的理财产品,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随着其正式实施的临近,或将对市民们的理财趋向和理财格局产生不小的影响。

理财产品期限和兑付受限

记者从市人行获悉,上月下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标准规制,其中对于理财产品进行了一些制约。

该《指导意见》规定,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3个月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型产品或将消失,银行理财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与此同时,新规也对现在比较普遍存在的保本收益等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现象做了规定。据悉,该《指导意见》指出:“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尽管新规出台的立足点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理财风险、保障理财产品购买者的合法权益,但客观来说,其规定正式实行后对于大家的理财习惯和理财布局肯定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中短期理财面临重新洗牌

近几年,虽然银行理财产品非常普及,也成为了很多追求稳健收益市民的重要理财工具,但从我市各家商业银行反映的情况看,选择中短期理财产品的市民其实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这一新规的出炉对于绝大多数理财市民的理财计划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冲击的。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格比较稳健,风险比较小,预期收益也比定期存款高不少,所以很受上班族、退休人员等市民的青睐。而由于银行利率和理财收益率存在变数,因此越来越多的市民会选择中短期的理财产品。”市工行个金部主任孔伟莉介绍说,从今年该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来看,90天以下期限的产品占了三成多,而且就多数市民的角度来看,如果能买期限在90天以下的就不会选择期限为一年或半年的。她认为,如果新规正式实施,这些原先选择90天以下理财产品的很可能转到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或是其他方式的理财工具。

从走访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各家银行尚未收到该新规的正式文件或通知,因此90天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仍在正常销售当中。

保本理财将逐渐退出舞台

此次新规的另一大看点,就是对保本理财产品的清理。这对于保守型理财市民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定期存款的利率太低,保本理财每年有个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收益率,很划算也很安全啊。”从事家具生意的洪先生告诉记者,他以往就习惯将闲置资金买个保本型理财,既能强制储蓄,又能有不错的收益,关键风险还是零。

事实上,以往银行所售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大多都能按照约定到期进行本息兑付。但是监管层认为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存在运作不透明的因素,此后净值型产品将逐渐成为银行理财的主流方向。此次新规提出,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而这一变化,其实已悄然发生。记者本周初在新民路某商业银行大厅看到,资管类产品投资期限为100天和180天,投资起点为20万元,收益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不再显示“预期年化收益率”,而是“业绩基准”表现其收益。另一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内,也有这样类似的产品发售。银行理财师表示,这些资管类产品的风险等级基本都在中等风险以上,不过业绩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所谓业绩基准,不是产品的真实收益,而是产品管理人计提固定管理费和浮动管理费等相关费用的依据。

不过,为让广大投资者更好地适应新政策,这次《指导意见》设置了过渡期。据悉,过渡期是自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内,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不符合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的净认购规模。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意见进行全面规范,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续期违反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