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公路诞生记

核心提示: 丁延公路在1973年正式通车,这是行宫公社历史上第一条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而对于全州公社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如今,丁延公路仍在使用,已成为丹阳西部交通要道之一。

■马毛头

1970年,新中国成立已20年有余,行宫公社地处丹阳西部腹地,对外没有公路,只有羊肠小道和泥巴路。唯独有一条香草河水路。从公社所在地前谭巷村出发往丹阳,无论是水路还是从香草河埂上走土都是30华里,什么交通工具都没有,唯独香草河里有一条人工用绳子拉纤的小班船,里面坐上十几个人就非常拥挤了。小班船没有机器动力,依靠3~4个身强力壮的人背牵着绳子拉着船前进。有时走在河埂上,有时走在河水边缘上。香草河上有几座小桥,过桥时还要从桥下面穿接绳子才能过桥,非常麻烦。

从行宫公社所在地到丹阳南门码头,坐船要4个小时,行走只要3个小时。我上世纪60年代前期在行宫公社工作时,曾经坐过几次船,实在令人烦恼和无奈。所以,身体好携带行李少的人大多选择步行。因此,行宫人民非常期盼公路。

1970年,时任行宫公社党委书记王士明邀请县里有关领导人协调,找全州公社时任党委书记张庚孝商量,设想从丹句公路全州段连接筑公路,并达成了口头协议。行宫公社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三条路线方案,最后决定从全州公社的丁庄村与戴巷村中间作为连接交汇点,后来被丹阳交通部门定名为“丁延公路”,意思是从丁庄到延陵。无巧不成书,1971年王士明调走了,由张士忠主持公社工作,全州的张庚孝也调走了,由我主持公社工作。经过两个公社的充分协商,一致同意按两个公社前任领导人商定的方案办事。属于全州公社地盘范围内的土地问题、施工问题由全州公社承担。全州公社党委决定将筑路的任务交由西部半个公社承担,将土石方任务按人口、劳力各半的方式,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农户,抵等冬春全公社水利建设任务统一计算。那个年代解决土地问题容易,解决土方也容易,但筑公路需要石头、砖头垫底的问题无法解决,因为石头资源又无法采购。最后公社发动家家户户拾乱砖、挖乱砖,靠人工挑的挑、扛的扛,送到指定工地。总算完成了这个大难题。

丁延公路终于在1973年正式通车了,这是行宫公社历史上第一条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而对于全州公社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如今,丁延公路仍在使用,已成为丹阳西部交通要道之一。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