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后备军”在逆境中壮大 非急救转运苏州有了规范平台

核心提示: 不属于急救范畴,而病人又需要在医院之间转移,这就需要非急救转运。今年1月10日,苏州3家民营非急救转运服务分站挂牌成立。这3家服务分站在苏州市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和监管下运行,从而提供更规范的非急救转运服务。

不属于急救范畴,而病人又需要在医院之间转移,这就需要非急救转运。今年1月10日,苏州3家民营非急救转运服务分站挂牌成立。这3家服务分站在苏州市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和监管下运行,从而提供更规范的非急救转运服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支120的民营“后备军”业务量明显增长。然而,曾长期存在的“黑转运车”们跳脚了,时有对规范转运车司机跟踪、恐吓甚至拳脚相加的事发生。

  对一名患者提供转运服务

对一名患者提供转运服

“李逵”上岗被“李鬼”打了

10月14日下午,市急救中心欣康转运服务分站顾兵(化名)驾驶非急救转运车赶到苏大附一院十梓街院区,这里有一名患者需要转回老家广西。因患者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应家属要求,车上除2名司机外,还配备了医生和护士。

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顾兵会与患者家属再一次确认收费标准,双方签署协议后再对患者进行转运。由于路途遥远,患者家属提出想先看看车况及车内设施,他便将家属带到车旁。正在进一步沟通时,旁边一名男子走上前来。“他气势汹汹的,说这一笔生意是他的,谁要接就打谁。”顾兵说,他没见过这名男子,见对方很霸道,就与他理论起来。不料男子上来就打,还踢了他。同事见了赶紧报警。在派出所接受民警处理的过程中,顾兵的一名同事赶来察看情况,也遭该男子两名同伴拳打脚踢。最终,这名男子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2天的处罚,其2名同伴被处行政拘留8天并罚款。

这样的“短兵相接”不止一次。今年2月初,苏大附一院总院,一名患者要转运回安徽老家,在医生建议下,患者家属通过120平台联系上欣康转运服务分站,也要求配医生及护士。当天出车的是司机王凯(化名),等他开车到医院时,发现“黑转运车”已经在那里了。“一个男的指着我,问我要不要做这笔生意。”王凯说,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对方直接扇了他两巴掌。报警后民警到场,王凯也到医院接受诊断。因当时正值春节假期,王凯不想多事,又担心遭报复,简单了结了此事。

转运服务市场水有多深

看似平静的市场下,有多少暗流涌动?10月17日下午3点40分,记者跟随一辆非急救转运车来到园区九龙医院。医院骨科病房有一名意外摔伤的台湾游客,因医保对接等问题,需要转运至新区明基医院进一步诊治。陪同在旁的除了患者家属,还有旅行社工作人员。“你们来就好,这行业黑车太多了。”这名旅行社人员感叹道,伤者还需动手术,就怕找来的是“黑转运车”,不但宰客,操作不好还可能会加重伤情。为了找到正规转运车,他们在询问医护人员后才知可拨打120。最终确认车辆设施齐全,操作流程规范,这名旅行社人员才放心离开。

“不进入这行,真不知道这市场的水有多深!”针对患者家属及旅行社人员的谨慎,司机李鹏直言,他们上岗之后,才发现“黑转运车”的门道太多太多。“按成本算3千元就能盈利的服务,有的要价会超过1万元。”据他了解,大部分“黑转运车”虽配有担架和氧气瓶,但没有医生和护士,甚至跑长途也只有一名司机,要价却往往会比正规车高一倍还多。李鹏介绍说,有些患者弥留之际希望能回到家中,“黑转运车”利用患者及家属的急切心情,漫天要价。“有的人在路上去世,他们会说人死车上,直接加1万。”

李鹏说,在他们进入市场之前,“黑转运车”已经营多年,长期盘踞在各家医院周边。他们的进入,无疑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不止一次被跟踪、恐吓,甚至有“黑车”司机对患者家属说他们才是黑车,让人真假难辨。

一名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规范,若患者病情紧急,需要从小医院转往大医院,急救车会出车;而患者病情好转,需要从大医院转往小医院或回家,一般急救车不会出车。这就有了非急救转运这个市场。而这个市场上,除了有处于监管下的3个服务分站车辆外,确实有“黑转运车”存在。她认为,不排除有个别护工利用患者的信任帮着“黑转运车”拉客;有些“黑转运车”确实存在宰客行为。有时,医护人员发现后会善意提醒,但有更多时候未必能及时发现。

  救护培训合格证书

救护培训合格证书

120“后备军”在逆境中壮大

“拒绝黑车,安全护送”,欣康转运服务分站站长李光平的名片背面,这8个字被加粗放大。李光平说,他们决定建站,是看到这一市场前景广阔,但“黑转运车”经多年渗透,早已根深蒂固。要占得市场,首先要靠自己的科学管理和规范运行。记者看到,分站共有5辆非急救转运车,车身使用与急救车一样的标识、标牌,且有统一编号。车内的器材配置与急救车大致相同,有氧气瓶、吸痰器、心跳监护仪、急救箱、担架等。每辆车除了“标配”两名司机,还可以根据患者方要求配备医生和护士。

李光平说,在管理上,除了接受“120”统一调度,站内所有人员在上岗前也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救护培训合格证书》。转运服务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在接收到120平台指令后,调度员会先和患者家属联系,告知详细的收费标准,了解具体需求;车辆到达现场,司机再次与患者家属确认,签订服务协议,并在手机系统平台上对命令单作确认。即使是分站自行接到了订单,也会及时上传到系统便于急救中心统一调度。

规范化的服务,提高了患者对他们的信任度。报表显示,他们分站9月的转运次数比起年初增加了近1倍,总公里数增加1.4倍。李光平称,分站成立10个月以来,虽然阻力和干扰不小,但运行状况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纳。目前,分站已与高新区一家医院签订双向保障协议。一家民间老年俱乐部也与分站取得联系,有望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现在还不考虑盈利,先把服务做好。”李光平表示。

将动员更多民营资源补充进来

苏州市急救中心主任杨齐英告诉记者,每辆急救车配备有医生、护士、司机以及担架工4个人,这是应对重症患者的配置,应优先用于保障院前急救工作。据中心统计,仅交通事故及心脑血管疾病,就占了出车量的三分之二。在急救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靠他们来承担非急救转运是无法完成的。

杨齐英说,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的增高,老年人对非急救转运服务的需求在加大;目前,分级诊疗、医养结合已成城市公共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趋势,大医院患者好转后转运至下一级养老、护理及康复等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都离不开更多更规范的转运服务。

杨齐英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苏州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公开征集和组织专家审核、验收,确定了3家民营转运服务分站。今年1月10日,这3家转运服务分站正式纳入120平台,接受中心统一调度和监管。此举有助于调动更多民营资源,满足市民需要,提高城市卫生服务水平;有助于规范市场,保障患者利益,提高服务质量;这些车辆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紧急调度承担急救、保障任务,从而成为城市急救力量的“后备军”。今后,急救中心将进一步吸纳社会力量,壮大规范非急救转运队伍,从而产生对“黑转运车”的挤出效应。

本报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傅蓉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