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乐在书案

■宋爱娟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凡尘之中的过往,唯有阅读可以永葆长久,也唯有阅读能留住美好。人间至乐在书案,你读过的书,终会成为你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

对于爱书者来说,图书馆就是最壮丽的殿堂。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是大学的敬文图书馆,那是一座扬城高校中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二楼阅览室落地的玻璃窗,让满架的书籍和洁净的书桌沐浴在温暖的海洋中,我们就是畅游其间的自由鱼儿。从乡间走出来的学生,少有名著的熏陶,当曾经存活在老师嘴里的一部部经典,就这样鲜活地摆在你触手可及的书架上时,激荡的心绪如饥似渴,只求坐拥一案,人生夫复何求?

想念对床的陈姓小妹,她是我铁杆的书友。我俩鲜少参加宿舍姐妹的集体逛街活动,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图书馆作为课余的乐土,如鱼得水。陈小妹出身教师家庭,她的阅读兴趣相当地广泛,除了专业课老师要求阅读的书籍以外,小说散文、评论杂谈、文史理哲都是她的最爱。她读书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一天读完一至两本书是基本不在话下的,所以往往是她看完一本好书,再推荐给我。

我们还喜欢借书卧读。于是,晚间或者周末,床铺成了我们惬意的书案。痴于读书的我一卷在手便再无旁人,废寝忘食是我的日常。遇到好书,我喜欢买了来收藏,哪怕是省吃俭用也觉得是一件幸福满满的事。而陈小妹觉得放着偌大的敬文图书馆去外面买书,几乎等于买珠还椟!她说:“书,不是竖在书橱里的摆设,只有真正读在心里,才能武装我们的思想。”二十年恍若昨日,现在看着书橱里大学时候买的那些书,想起陈小妹的话,不禁感慨万端。

欣慰的是,彼时养成的阅读习惯还是根深蒂固地刻在了我的骨髓里了。工作后生活的江南小城,也有一座图书馆,万善城门下的旧址印在了小城几代人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周末,骑车去图书馆成了我最隆重的仪式,就像冯骥才笔下嗜书如命的莫拉,“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此时的我,有一大群书友,他们等着我帮着挑选、推荐书籍——他们就是我的学生。丰富的社团活动,我们围坐绿茵,天为顶、地为案,畅谈缤纷如花的梦想,分享流星一闪的感悟。我们在阅读中撞击出的火花,璀璨而久远,即便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婉转和附会,都能在他们的文字里找到幽远的回音。就这样,和这些洋溢着生动气息的书友漫步在一路芬香的悦读之路上,让书籍带着我们走向脚步永远走不到的远方。这样诗意的日子如花一样摇曳生姿,活色生香。

古城墙顺应了历史的变迁,图书馆也成了小家碧玉,隐身一片民宅之间。冥冥之中,放下了公主身份的图书馆竟意外地受到了更多普通老百姓的青睐。假期,放下手中的世俗,把清澈见底的时光交付给萦绕墨香的悦读佳境。这里没有纷乱如云的迷茫与困惑,更超越了功利性的碎片浏览。“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一群面熟的书友,不分长幼无论贵贱,眼神相碰之时相视一笑,仿佛游走书界、神交已久。世界再大、时间再久,也没有阻隔,捧得一本对味的书,一抬眼一天就过去了。

最喜欢杨绛先生的话,“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端坐图书馆的日子,让我在阅读中尽情绽放,整个人也变得细腻而柔韧起来。即便山涛漫卷,抑或风横雨狂,那些读过的书里,终将托出你不卑不亢的底气,自成格局。这,便是人生的大智慧。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醉美悦读,是生命中无可取代的赏心乐事。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