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城校舍官司引发丹阳县长被逐

核心提示: 民国4年(1915年),吕城的末科秀才、天主教徒沈揆百,为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变卖了自己家中的100亩田产

■姜洪斌

沈揆百

黄竞西

 

民国4年(1915年),吕城的末科秀才、天主教徒沈揆百,为振兴家乡的教育事业,变卖了自己家中的100亩田产,再从镇江天主教堂内募得一笔资金,在吕城河南的惠安寺天地堂废墟上,兴建教室、办公楼房一幢,创办了丹阳县农村的第一座完全小学——丹阳县第三高等小学校,自任校长。

由于资金和校舍原因,当时只能接受四至七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初小学生,当地河南的仍在张家祠堂就读、河北的在将军庙内上学。民国开始后,稍有经济实力的街镇商户和农村富裕农户的子女上完初小后都送来吕城“高等小学”就学,六、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就达初中水平,一时生源猛增,校舍紧张。

民国10年(1921年),沈揆百看到惠安寺的后排天都行宫闲置,就用来做教师宿舍,使原校舍中能空出更多的房间接收学生上课。谁知这事触动了吕城地方上的乡绅地痞,来学校寻衅闹事。于是一场官司由此引起。

当时的丹阳县知事(县长)范仲湘,是只吃只玩不干事的昏官,接到吕城绅董们的申状后,到吕城去了几次,与他们混在一起吃、喝、抽,草率定案。最后,学校输了官司,沈揆百被罢免了校长职务。沈揆百义愤填膺,气得三天不进食,经人引荐,前往上海追随著名教育爱国人士、丹阳的马相伯先生,深得相伯先生信任,并视为左右襄事。

吕城的校舍官司,引起了社会上的剧烈反响。丹阳的革命先驱黄竞西烈士,早在1925年入党之前就领导了丹阳人民与反动势力的斗争。

1922年,当时身份还是丹阳种德堂药店老板的黄竞西出面,带领工商界和学校学生走上丹阳街头,掀起了一场驱逐县长范仲湘的运动。最后,县长范仲湘迫于压力,灰溜溜地离开了丹阳。

5月10日,黄竞西在上海《民国日报》觉悟专栏上,报道了丹阳各界联合驱逐县知事范仲湘取得胜利的消息:

《学生与县知事》

范仲湘来做丹阳县知事已经两年多了,对于地方,巴结了几个绅董议员和地皮(痞)抽大烟,其余没事可做,所以无人不痛恨他。可怜知识浅薄的小百姓,只是敢怒而不敢言。这回,他为了吕城“三高”校舍的事,撤革校长,拥护绅董,激起学界火怒,宣布了他种种黑幕于省长面前,才把他免职,但范已大饱私囊。学界中人于六日午后齐集公园,开全城学校学生会,哭送老范。全体学生皆手执白旗上书范罪行:“拥护绅董”、“摧残教育”、“取民脂民膏”、“贪婪抽大烟”、“君肥民瘦”等横幅。三时,由公园去大街至西门,经过县署,君者如堵。老范闻学生游行驱逐,当晚秘密出城,乘半夜车回沪去了,可怜那些买好了鞭炮,预备送范的没法送了。

可敬可爱的学界诸君呀!今后做知事的如仍和绅董议员,用压制手段摧残我们人民,你们又将怎样?工商界诸君呀!我们要明白,自己的权利,不要再放弃,责任重大。是听任这班贪财的知事、议员绅董横行,还是工商学界一致携手,努力做自卫的事业?后者才是人民的真正幸福,不独一县一幸,即全国各县也要以丹阳为模范咧!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