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全民必修课

避免好心办坏事,为病人赢得生的希望

核心提示: 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延误最佳救援时期,还可能因为急救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开学之际,市红十字会联合教育局开展了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全市各学校270名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培训。

(王琦 摄)

世事无常,风险常在。9月9日,是世界急救日。急救是一门很重要的实用技能,通过系统学习才能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效进行现场急救。若缺乏急救知识和技能,仅出于一片热心参与急救,有可能好心办坏事,不仅延误最佳救援时期,还可能因为急救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这也是许多人面对危急局面不敢作为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发达国家急救教育普及率高达50%,而我国目前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有限。在救援现场,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意外发生后的前4分钟,因此普及全民急救教育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大家认为救人只是医生的事,自己能做的就是及时打120求救。实际上,在救援现场,多一个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就会多一些生命安全保障。但如果抢救时间及时,操作不正确则毫无意义,甚至有害。

全民普及急救教育,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多方协力,脚踏实地地逐步建立与完善急救教育规范。笔者建议,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并建立急救员认证平台,建立健全保险机构、社会公众和急救培训机构的急救培训制度;二要让急救教育进校园,除了在社会范围内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和提高急救技能外,学校不妨开设“现场急救课”,让孩子从小学习。遇到生命危险,学会正确急救很有必要,补齐急救教育这块短板是最有效的办法;三要立法普及急救教育。18岁以上公民必须学习急救知识,国家应立法让急救成为全民必修课。

(风明)

责任编辑:庄东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