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粮大户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珥陵镇连丰年家庭农场的转型之路

核心提示: 从服装生意人转型为种粮大户

眼下水稻已进入破口抽穗阶段,记者来到珥陵镇祥里北葛城村郑连芳的连丰年家庭农场,50岁的农场主老郑刚好从田里劳动回来,汗水早已湿透了衣裳,衣服上也沾满了泥巴。他边用毛巾擦着额头汗水边指着眼前的一栋库房说:“这是我去年新建的粮食烘干房。今年,我的连丰年家庭农场已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目前水稻长势很好,预计是个丰收年!” 

从服装生意人转型为种粮大户

郑连芳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不过八九年时间,但谈起如何科学种粮,他却是头头是道,俨然像个“农技员”。

据郑连芳介绍,此前,他一直在山西太原做服装,2003年,由于“非典”的横行,他所在的工厂大部分职工返乡后没有回来。后来,郑连芳也决定回家乡发展。回乡后,他开过服装店,从事过大头贴照相,还卖过农药,但因为所挣的钱不是太多,最后,他思来想去毅然选择了种田这个“老本行”,打算在粮食种植上迈出一条科技致富的新路子。从2008年开始,他承包了村里的七八十亩土地,一门心思在土地上“摸爬滚打”、辛勤劳作。通过参加市镇农业部门举办的培训和自己的不断摸索,他的种粮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之后,郑连芳的农田承包面积逐步发展到一百亩、二百亩。由于那个时候粮食价格好,加之用工成本少,在2012--2013年,郑连芳承包的二百多亩粮食就获得了2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2014年,随着粮食规模的扩大,他的种粮面积达到了500亩,并注册成立了“连丰年家庭农场”。

记者在他的农机库房内看到,三台高耸的粮食烘干机直入库房顶端,里面各式农机应有尽有。“这台自走式喷杆式喷雾机,既能喷施农药也能施肥;那两台高速插秧机是去年更新换代的新产品,这台大型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和一台大型拖拉机则是今年五月份才购买的。”据郑连芳介绍,近三年来,他投资购买农机、建机库的总投入已经超过了150万元。

夏粮收成关乎全年种粮收入

受近两年来国内和国际市场粮食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规模种粮的效益也在下降。对此,郑连芳围绕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在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和发展优质高效稻米生产上求效益。今年夏种,他种植的水稻品种为南粳46、镇稻16,另外还有200余亩糯稻实行了“订单种植”。

“种粮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全年收入状况咋样,不光是看秋熟产出效益,还要看夏粮小麦收成如何。”郑连芳侃侃而谈:“上半年,如果种植的小麦有钱赚了,那正常情况下,下半年的水稻就能获得好的效益,反之,如果夏熟小麦收成不好,那下半年的种粮收入也高不到哪里去。譬如说2016年,我市小麦普遍遭遇赤霉病侵袭,再加上麦收时节连绵阴雨,小麦品质下降,每斤只卖到7毛至9毛,再加上当年的小麦亩产量只有300斤左右,我的小麦的产值只有12万元。而今年小麦价格很好,每斤在1.18元左右,亩均产量近700斤,同样的种粮面积,今年种小麦的产值就高达有56万元。去年水稻价格也不错,稻谷销售的毛收入有20多万元。但由于上半年小麦亏本,综合各项成本算下来,去年种稻子只能算是保本而已,所以提高夏粮种植收入关乎到全年种粮收入的高低。

下一步要让儿子回乡“念农经”

采访中,郑连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各家各户的土地基本上都流转给我了。去年下半年,因为种粮效益下滑,周边一些种粮大户也撂摊子,我接收了别人不再承包的200亩土地,现在我的种粮面积已扩大到750亩。”

当记者问他从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还有哪些期盼时,郑连芳说:“目前,我承包的土地比较零散且高低不平,有的土地多年没有进行过平整,有的像三角形状,有的像是梯田。凭我们家庭农场单个力量很难开展土地平整,需要政府在土地整治方面给与政策扶持。”

“凭我现在的机械设备可以承包1000亩土地。”郑连芳说,“粮食规模化经营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农村用工还比较短缺。现在我的家庭农场长年雇请了六七个农业工人,他们一年的工资开支就要十多万元,其中还不包括雇佣的季节性工人。村里从事农业的农民老龄化突出。我打算干到55岁,下一步,我希望在城里上班的儿子能接手家庭农场,通过回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创新创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善经营和敢闯敢干的新一代农民,推动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董国良 蒋须俊 毛梦琪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