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挺起丹阳发展脊梁

砥砺奋进的五年(1)

核心提示: 除了“眼镜之都”、“灯具世界”、“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等产业名片,还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板块

除了“眼镜之都”、“灯具世界”、“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等产业名片,还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五大新兴产业板块——实体经济挺起丹阳发展脊梁。

图为司徒镇美乐集团与上海凤凰医疗科技合作新建的生产制造基地“上海凤凰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铝合金车架和轮椅等。图为轮椅生产线。(贡丽娅 萧也平 摄)

629.4亿元!这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12年全年的830.5亿元的75%。这意味着,五年间,我市经济总量增长超过50%,综合实力跃上了又一个新台阶。

我市从实体经济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要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向上突围的战略支撑,把资源和政策向实体经济集中。过去五年里,这句话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五年跨越,五年荣光。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智变”,我市实体经济经历着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也迈向了繁荣又美好的前景。回望过去,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市遭遇前所未有的金融风险。然而,乱云飞渡仍从容,全市上下,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控风险,确保了工业增速换挡不失势,显示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智慧与勇气。

看数据增总量“稳”字当头

快速增长的背后总是蕴含着别样的精彩,项目多点开花、产业全面布局、智能制造迈向高端……过去的五年,一个个代表我市实体经济的新生力量在技术创新和政策驱动的作用下孕育成长;过去的五年,一轮经济大发展得以启程,扩规模,增总量,提质量,形成了一大批企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昨日,记者在开发区乐能电池新项目现场看到,目前主厂房已经封顶,现场一派大干快干的热闹景象。“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客户已经在排队买我们的产品,开年一直到现在,老工厂就一直处在‘火力全开’的状态,已经24小时满负荷生产,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据悉,乐能电池新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年产10万吨纳米磷酸铁锂及高能三元动力电池材料,项目周期三年,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超过100亿元。

不仅是单个的行业龙头企业。放眼全市,五年来,我市GDP年均增长9.2%,2012年为830.5亿元,2015年突破千亿大关达1070.5亿元,2016年达1136.04亿元,今年预计全年将完成125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2305.96亿元增长至3123.41亿元,年均增长8.86%;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2832亿元,较2012年的2086亿元增长了35.76%;工业利税总额从161.55亿元增长到233.34亿元,年均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了40.82%。

另外,2016年,我市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进位、在镇江名列前茅。工信部2016年中国工业经济百强县排行榜上,我市列第18位,两年提升了10位;在10家“长三角最强中国制造”县市(区)荣誉榜单中,我市占据一席。

数字记录着成绩、见证着发展,而贯穿的始终是市委、市政府重视实体经济的清晰路线图。

看项目提后劲“创”出动力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特别是对于以实体经济起步的我市而言,投资更为重要。

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生产设备高速运转……“目前烟标印刷项目和轮毂项目已投产,除了印务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外,轮毂项目将围绕‘智能化和无人化’,构建OEM不落地和AM少落地的成线生产新物流模式。”大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正在积极谋划包装产业转型升级,计划用四年时间,建设高档烟标印刷生产线、高档车用轮毂生产线、超薄铝箔压延生产线,预计全部投产后,将实现产能翻一番的目标。

大亚项目的建设,是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支点、牵动发展全局“牛鼻子”的一个缩影。回首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投资的措施,项目数量及投资金额逐年增长,为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五年里,我市分别排定市级重点项目147个、196个、185个、190个、206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的280.53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14.01亿元,五年增长了近一倍。其中,工业性质的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了近1500亿元。

肯帝亚木业超级地板生产线项目即将开工,天宏自动化科技工业智能机器人项目开工建设,大亚人造板年产14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生产线技改项目年底前竣工……今年,随着新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将再次按下“加速键”。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实业旺。摊开我市的产业版图,“6+1”重点产业园区错落分布,全市近八成产业类项目落户园区,是我市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主要阵地和增长引擎。

过去五年里,我市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巩固了“眼镜之都”、“灯具世界”、“钻头王国”、“木业航母”等地位,并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高端新兴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税收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近20个百分点,汽车配件、金属工具、专用设备和眼镜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对我市税收的贡献更加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五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4:53.9:40.7调整为2016年的4.6:50:45.4,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增长明显。

产业结构优化的背后,是我市坚持产业“三集”发展的“额外”收获。五年来,我市园区建设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散到聚的转变,振兴发展脊梁不断挺起。已升级为省级高新区的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逐步形成了医疗器械、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视光学等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全市惟一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发区科创园已入驻100多家创新企业,近30个博士团队落户园区创新创业;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集研发、生产制造、现代服务于一体、产值达千亿级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在稳步推进之中……

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向上突围的战略支撑,全市上下一盘棋,奏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强音。(陈军 陈静)

1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