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水利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司徒水利建设亮点纷呈

核心提示: 今年司徒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建成了一批水系连通、源清水动、田园富饶、林地广阔的水美乡村。

 

再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面貌 “水美乡村”叩开村民“幸福门”

“水清了、岸绿了,村庄变美了,老百姓的心情也变舒畅了。”说起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广大群众交口称赞。这是司徒大力打造“水美乡村”带来的喜人景象。记者注意到,今年该镇政府为司徒发展确立的新坐标、勾画的美好蓝图中,“环境美”是一个关键词,而水美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元素。以开展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为着力点,今年司徒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建成了一批水系连通、源清水动、田园富饶、林地广阔的水美乡村。

走进杏村,满目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盛夏的阳光恣意倾洒,在茂密的林区映出了斑驳的光影。树阴下,几位老人团坐着一边做着手工活儿,一边笑脸盈盈地互相拉着家常。一阵微风拂过,树叶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鸟语花香的美景让人恍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而这些都是杏村创建省级水美乡村带来的“绿色福利”。

据了解,杏村沿着新河而建,两面临水,坐落于新河与小新河之间,村民傍水而居。按照水美乡村建设要求,杏村做足“水文章”,今年以来对全村主要干道和村民房前屋后加大了对河道的疏浚清理工作,清除河道内的水草、漂浮物,使水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村庄南侧的小新河,不仅清淤疏浚,还对河岸进行石驳砌筑,力争打造出一条亲水生态河岸。目前,小新河西半部的整治已经基本完成,水岸石驳已铺设完毕,河东半部正在加紧施工当中……同时,村内主要地段全部绿化,树种搭配合理。村民们为了美化庭院,都在房前屋后种植乔木、果树、花卉等,让人漫步其中觉得空气也格外清甜起来。为持续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该村成立保洁员队伍,聘用保洁人员负责村民的日常垃圾集中收集工作,增加垃圾桶设置,实现了环境长效管理。

一双巧手、针线来往间,一双双鞋底很快就被阿姨们缝好了,她们专注于“穿针引线”之余,偶尔还聊上几句家常,气氛很是休闲惬意。交流中,村民吴阿姨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我们享受着无处不在的‘绿色福利’,大家吃完饭,在村里散散步,看着景色秀美的村庄,心情很舒畅,再加上我们村的老人还有在家接手工活的额外收入,可以说享受着环境和经济双福利呢。”记者了解到,村民们口中的经济福利主要就是给一些鞋子生产厂家做手工活,不限任务量,不限地点,做多少都随意,最后定期统一结算工钱。虽然只是打发时间,但闲暇时光变得充实,还能赚一点“零花钱”,这让阿姨们开心不已。据悉,该村大多数闲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都有接活的经历,按2元/只的手工费计算,每个人每天平均可以做近30只,每天能赚五六十元,这对他们补贴家用来说已绰绰有余。

而杏村这幅令人醉美的和谐图景,也只是该镇创建“省水美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全镇已有杏虎村和普墅村两个村创成了省水美乡村。

美丽的绿色和一点一滴的项目建设密不可分。今年,司徒镇以改善农村河道环境、提升河道水质为目标,以清淤、连通、控排、清洁为抓手,精心规划,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强势推进。其中今年3月份,共计投入5万余元启动水利工程清障工作,共清理域内11个村、28条河道二级沟、50座灌排站及渠道,共动用车辆20余次、清杂人员250人次,同时组织人工、机械进行二级沟清淤整治,使全镇新疏浚整治的农村河道再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面貌。

 

由市场化向准公益性回归 司徒畅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  

这段时间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使得各地水稻灌溉用水矛盾愈发突出。连日来,司徒镇各电灌站开足马力,全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当地水利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镇全力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多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畅通了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在全市上半年农村灌排服务模式推广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多年来,司徒镇的电灌站一直下放到村级管理,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水利站的“包袱”,但这种运行模式也存在着资金短缺、队伍不稳、效能低下、管理落后等问题。作为水利系统的最末梢,乡村小型泵站、沟渠、涵闸等水利设施运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稳定。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管护力度,畅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司徒镇党委、政府把电灌站和二级沟管理作为本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专门出台了《农村二级沟管护考核细则》、《关于加强农村灌排站统一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并成立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3月底,该镇35座电灌站全部移交到镇政府统一管理,并坚持经费保障镇政府将对移交的35座电灌站进行统一维修,对上岗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对二级沟及绿化进行集中管护,使司徒二级沟管护率先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全镇41条、单边长度179公里的二级沟,也在4月底全部集中由水利站负责管护。

记者在薛甲村新河电灌站看到,经过改造出新的电灌站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原来电灌站没有统一管理,里面的房子出租给人家,屋内电线私拉乱接,废弃物满地乱扔,可以说是一片脏、乱、差的现象,群众对此也颇有怨言。”工作人员说,现在电灌站改由水利站负责管理后,解除了与原承租人的合同,还对电灌站内部进行了改造出新,配备了值班床和办公桌,对有关设备还进行了维护和保养。通过政府加强农村水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利部门直接参与农村小型灌排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全镇较好地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的运行、维修、养护管理新机制,改变了农田灌排普遍存在标准不高、配套不全、工程老化、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使得农村灌排服务体系由市场化向准公益性回归,进一步畅通了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

 

“天眼”监控替代人工巡检 “智慧水利”助力汛期防控  

防汛监控系统是为防洪抗旱提供信息分析、帮助水利部门及早作出预测预报和科学决策的好助手,在今年的防汛工作中,防汛监控系统为司徒镇立下了“汗马功劳”。司徒镇水利站共有11条河道,35个电灌站,地形较为复杂,丘陵岗地、平原和洼地交替分布,防汛防旱的薄弱环节较多。今年汛期,司徒水利站借助新建立的监控系统进行汛期防控。“原先我们汛期监控水位,需要工作人员在河堤上不停巡逻监控,随时查看水位,现在有了监控摄像头,虽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但还是方便了不少。”司徒镇水利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通过申请,他们站在管辖范围内的河道和电管站安装了18个监控摄像头,正对着水位标尺和重要位置,工作人员不用到现场就能看到水位变化情况。“我们电脑和手机上都安装了软件,可以随时查看现场监控。”该负责人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机,为记者进行了演示。记者发现,通过该手机app,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对管辖范围内的河道进行监控,监控摄像头还可以进行转动,拍摄的画面十分清晰。近期,他们水利站向市水利局申请新增监控41个,使防汛监控全镇覆盖。

上半年,司徒镇中、小河流疏浚整治工程总投资436万元,工程主要内容为疏浚整治二级沟18条,配套建筑物37座,共涉及11个村委会。“我们这次清淤整治工作从2月10日开始,到5月30日结束。”司徒水利站副站长赵巧华告诉记者,由于不少二级沟多年来没有得到较好的疏浚和维护,不少老沟中沙土淤积较深,有的甚至淤积了2.5米左右,因此,此次整治以老沟清淤为主,同时加强沟渠周边的绿化工作,“二级沟对于防汛工作是很重要的,这次整治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今年汛期,这些二级沟都较好地发挥了排水作用,同时,我们水利站也派专人进行管护,做到整治一条,管护一条,35座电灌站进行水利站统一管理。明年,我们水利站还将对另外二十多条二级沟进行清淤整治。”

除了防汛和进行中的小河流疏浚整治,农田水利建设也是水利站的一项重要工作。2017年度,全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总投资为972万元,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张寺村、薛甲村、培棠村、屯甸村、谭巷村、杏村村、固村村以及杏虎村这八个行政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防渗渠道15.81千米,建设渠系配套建筑物474座,新建机耕路13716平方米,塘坝整治3座,灌溉泵站新建6座,改造排水涵闸2座,整治排涝沟道1.55千米,目前全部竣工,效益非常明显。水利工作为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戴云方 王志鹏 丽萍 佩玉 须俊 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