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气象专家怎么说: 这些年,我们经历的极端天气

核心提示: 为什么说夏季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季节?丹阳最容易出现哪些极端天气?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呢?

7月14日晚的雷电、冰雹天气令广大网友记忆深刻。为什么说夏季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季节?丹阳最容易出现哪些极端天气?它们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范呢?记者就丹阳网民最近关心的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市气象局气象专家孔志平。

■小汤

 

丹阳下冰雹并不是大概率事件  

孔志平介绍说,今年7月11日我市出梅后,副热带高压在北抬的过程中与东北冷涡相遇,这一暖一冷两大系统交汇形成了强对流天气,这也就是14日晚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他介绍道:“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范围有时很小,不一定可以被观测、记录到,但是据记录来看,2015年4月28日傍晚发生的一次冰雹是我们丹阳自1959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冰雹的最大直径达到四五十毫米,相当于鸡蛋大小。”60多年来,丹阳只发生过9次冰雹,可以说丹阳发生冰雹的概率并不是很大。

今年高温天气会持续多久  

正值三伏酷暑,市民最关心的就是高温问题,对此,孔志平说道:“高温主要是副热带高压造成的,就目前来看,影响丹阳的副热带高压虽然在本月19、20日有所南退,但总体稳定,应该说到本月27日之前都不会有很大变化。”近几年来,丹阳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是2013年与2016年,均达到了14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连续高温也很可能达到十天以上,往后也有可能会再次出现高温天气,市民们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防暑降温准备。

梅雨已过 强降水仍有可能发生

今年夏天较大的一场暴雨发生在梅雨季之前的6月10日,当天的降水量达到了两百多毫米,但并没有超过丹阳日降水量的历史极值。历史上丹阳的日降水量极值出现在2003年,为279毫米。今年梅雨季丹阳的降水量只有往年的七成左右,而且只在7月1日出现了一次梅雨季的暴雨,强降水情况较往年来说并不算多,但夏季是暴雨高发季节,本轮高温后还是有一定可能会出现强降水的。市民在出行之前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尽量避免在强降水期间出行。

这三个极端天气破坏力最大  

除了冰雹、高温与暴雨,夏季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还有台风、龙卷风、雷暴等,这些极端天气里破坏力最大的因素可以总结为:雷、风、冰。

首先是雷暴。相对于其它极端天气,雷暴出现的概率是最大的,丹阳每年会出现30次左右。它对市民造成的危害也最大。雷电不仅破坏高层建筑,也会伤害行人。丹阳曾连续三四年有雷击行人事件发生。严重的雷击事件会导致死亡。

其次是大风。每次台风或龙卷风过境后都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丹阳虽不算沿海城市,但还是会受其影响。“台风在历史上分布得很不均匀”,孔志平说道,他梳理了近些年来影响过丹阳的台风:“2005年出现了4个台风,对丹阳造成影响的有2个;2006年有5个台风影响;2008年、2012年、2013年都有3个台风影响;而剩余年份则较少或没有。”除了会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台风,另外一种小范围的大风灾害龙卷风偶尔也会在丹阳现身。大风会对高层建筑的附属设施、农业设施等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凤翔花园城的脚手架就曾因为大风而掉落,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孔志平补充道,“前些年也有龙卷风将鸭棚全部破坏造成养殖户巨大损失的情况。2011年,丹阳的最大风力曾达到12级。”

第三是上文提到过的冰雹。大风与冰雹常常相伴出现,所以当大风来袭,就要注意冰雹也有可能发生。

市民需做好雷电防护  

虽然各种极端天气都会给市民生活造成种种不便,但最容易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的还是雷电。在采访的尾声,孔志平着重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要提高警惕。“早些年河阳有一个农户,他赶集后扛着新买的金属烧火棍走在田间时遭遇雷击;开发区的农民用镰刀在田间劳作时也有相似的情况发生。”孔志平说道,“在城市中,变压器的避雷装置如果出现问题也会遭到雷电破坏,14日晚的停电就是这种情况。”

当雷电发生时,市民应该尽量待在室内并切断一切电源。在室外的尽量不要在空旷地带逗留,尤其不能手持金属物体。在空旷地带来不及躲避,应当寻找一个低洼区域蹲下。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