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乡处处绽谜花

核心提示: 今年,云阳街道即将迎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复评考核。虽然距离复评的时间越来越近,但不论是负责文化工作的部门还是灯谜社团,大家都很淡定,只因为在以灯谜为特色的云阳,早已是——谜乡处处绽谜花

今年,云阳街道即将迎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灯谜)之乡”复评考核。虽然距离复评的时间越来越近,但不论是负责文化工作的部门还是灯谜社团,大家都很淡定,只因为在以灯谜为特色的云阳,早已是——

谜乡处处绽谜花


西门老街明正仪坊灯谜活动

灯谜竞猜活动

溯起源——

云阳灯谜由来已久,萌发于清道光年间

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们训练思维和语言的一种巧妙形式。云阳街道文体中心负责人说:“灯谜是民族性、群众性、趣味性很强的娱乐项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灯谜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

据悉,灯谜起源于古代的隐语。两宋时期,元宵佳节,人们在繁华的街道、店铺悬挂花灯,一些文人雅士将谜语贴于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灯”与“谜”结合,故称之为灯谜。灯谜因为难猜,就像射虎一样难中,所以人们也形容灯谜为“灯虎”“文虎”,猜灯谜为“射虎”、“打虎”。而在云阳,灯谜活动萌芽于清道光年间。据《丹阳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每逢上元夜,云阳古邑西门城墙张灯结彩,笙箫鼓笛不绝于耳;西门外大街两侧,商铺宫灯高悬,内置不计其数,数千众盎然射虎。

西门大街商铺张灯悬谜的活动,后来成为一种元宵习俗得到传承延续。很多老一辈丹阳人忆起当时猜谜的盛况至今难忘。今年72岁的林同军小时候家住西门大街,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元宵节当天的灯谜活动。“每到那天,西门大街两侧的各个商铺都不约而同地挂上花灯,悬挂灯谜,供来往居民猜谜,各色花灯把整条街装扮得煞是好看,而且猜中灯谜还有奖品。”他乐呵呵回忆,“当时有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大家冥思苦想好半天,后来发现谜底是‘雨’时都乐开了。”这样的趣事还有许多,猜谜时的苦恼和欢乐是一种乐趣,滋养了林同军的童年。

忆往昔——

云阳谜社成立,灯谜活动进入兴盛期

童年时对灯谜的喜爱仿佛一粒种子,在林同军心里生了根。走上工作岗位后,这种喜爱与日俱增。每次有灯谜活动,他总要去看看、转转。“那时不像现在文化娱乐活动这么丰富,每次工人文化宫举办灯谜活动,现场总是人头攒动,群众性的灯谜活动很受大家欢迎。”

于是,从1985年起,林同军开始涉足灯谜世界,积累灯谜知识、学习灯谜创作方法、钻研猜灯谜技巧。1988年,他在自己工作的丹阳化肥厂倡导成立了化肥厂职工灯谜协会,举办灯谜活动,主编《丹化谜报》,职工灯谜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

然而,令他苦恼的是,职工灯谜协会没有固定的场所,每次活动就像打游击。有一次,协会的多位谜友相约来到林同军家开展活动,正好被林同军在云阳镇任职的妹夫看到。“妹夫看到我们一大帮子人尽管挤在一个小屋子里,仍然热情高涨地交流灯谜创作,建议我们在云阳成立一个灯谜社团,云阳镇提供固定的活动场所。”林同军说,在妹夫的建议下,他广邀云阳的谜友,于1989年4月创建了云阳谜社,他本人担任社长。同时,为了方便交流、切磋,云阳谜社推出了社刊《云阳谜花》,在丹阳《诗词联》杂志上开设灯谜专栏。“我们不仅刊登本社谜友的作品,还面向海内外谜友征稿。”林同军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社刊出版还是铅字印刷,每出版一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但是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本地谜友佳作频出,全国各地的谜友更是来稿不断。《云阳谜花》共出版十六期,收到海内外谜友灯谜稿数万条,刊登本地谜友谜作两千余条、全国各地数百位谜友谜作五千余条……在你来我往的交流活动中,本地谜友们的制谜、猜谜水平也不断提高,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的灯谜大赛和征射中获奖。

观当下——

灯谜特色亮眼,屡获各级荣誉

在云阳谜社参与举办的各类灯谜活动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最受追捧的无疑是每年与云阳文体中心、丹阳市文化馆联袂举办的元宵灯谜会猜活动。“我们已经连续29年在元宵节这天举办灯谜竞猜活动,每年的这一天文化城里真是热闹,可谓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汇集在此,开动脑筋猜灯谜。”林同军说,每年春节前夕,他和云阳谜社的谜友们就要把元宵灯谜竞猜活动的灯谜准备好,每次都要准备2000多条。这其中,既有本地谜友的创作,也有全国各地谜友未发表过的来稿。

一则看似简单的灯谜,其背后的创作过程往往并不简单。一条完整的谜,必须具备“谜面”、“谜目”、“谜底”三个主要部分。“灯谜创作就像诗词创作一样,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但创作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历史、典故文学知识的积累。”林同军举例说,“我们都知道关羽又称为‘关公’‘关云长’。但他还有个号,叫‘长生’。这就给灯谜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角度,而猜灯谜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一点,遇到与关羽相关的灯谜时,就不一定猜得出来。”

近年来,云阳谜社还紧扣现实生活,以“反腐倡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文明城市创建”等为主题,创作了一批谜作。今年“七一”前夕,公园新村社区请云阳谜社出了150多条与“两学一做”相关的谜题,举办猜灯谜活动,庆祝党的生日。据粗略统计,仅每年一次的、与云阳文体中心、丹阳市文化馆联合举办的元宵灯谜竞猜活动,云阳谜社多年来已累计出谜5万余条,参与活动的市民达18万余人次——灯谜无疑成为了云阳街道“一镇一品”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因灯谜特色亮眼,云阳街道相继获得了“丹阳市特色文化之乡”“镇江市特色文化之乡”“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的荣誉称号,2014年又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殊荣,成为名副其实的“谜乡云阳”。

谋未来——

出书、讲座齐上阵,灯谜普及正当时

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2016年3月,云阳街道特邀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竞赛活动部共同举办“谜乡云阳”海内外有奖灯谜创作大赛,得到了海内外谜友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云阳街道文体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28个市县及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281位谜友来稿8400多条。最终,经全国谜界权威专家选出优秀谜作编印成《谜乡云阳》一书,去年下半年《谜乡云阳》正式出版。

之后,闲不住的林同军又开始了新一轮忙碌——普及灯谜知识。“现在真正热衷于猜灯谜、创作灯谜的年轻人不多。遇到难猜的灯谜,不愿自己动脑筋,而是依赖手机搜索答案。”对这样的现象,他很不赞同,“灯谜本来就是思维的游戏,自己开动脑筋猜出答案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为此,他越发重视灯谜知识普及工作。通过讲座、赠书、灯谜竞猜等形式,林同军走进了各个社区、学校。“之前我们在丹凤实验小学举办了一次灯谜讲座,师生的反响非常好。”这更加坚定了他普及灯谜知识的决心,“灯谜是中华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云阳的特色,我们有责任把这一文化特色传承好、发展好。”

(张玲芳 云莹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