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防汛时

核心提示: 潮涨潮落的潮水,让我们圩区人们既怕又爱。在没有机械灌排的年代,潮来了,人们打开木制的“水洞”,让潮水进到地里滋润迫切需要水分的庄稼。

■王柏坤

潮涨潮落的潮水,让我们圩区人们既怕又爱。在没有机械灌排的年代,潮来了,人们打开木制的“水洞”,让潮水进到地里滋润迫切需要水分的庄稼。雨大了,田间积水了,退潮时,人们打开“水洞”,又可以将多余的水放出去。但是,在潮汛大的时候,特别是大潮汛期间又遇上大风、暴雨三兄弟一起到,即老百姓说的发洪水了,就会对人们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所以,抗洪排涝在我们界牌圩区,是头等大事。稍一疏忽,就是人命关天。

解放前,地方政府只顾征收苛捐杂税,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长江江堤又矮又窄,一遇洪水就堤溃岸决(俗称倒圩)。据1985年未成稿的界牌乡志记载,清光绪31年(1905年)夏,仅两个时辰的大雨,全界牌农田全部积水,高圩水深两尺,低圩水深三尺。这样的大涝根本无法及时排出,造成近万亩农田遭了水荒。民国9年(1920年)7月,荫沙、五沙、六沙等地多处江堤决口,造成黑木桥、大成桥、龙王庙、笆斗山、跃进等地5000多亩农田被淹,水最深处没过人头,粮食全部绝收。民国12年(1923年)8月,长江江堤溃缺,造成廿七圩、龙王庙、界牌等村几千亩农田被淹,数以千计房屋被冲毁。民国20年(1931年)8月3日,笆山十七圩倒圩,十七圩、十四圩、二分圩、南圩共400多亩水稻被淹,颗粒无收。1949年夏,界牌沿江江堤(柳泗港至超瓢港段)溃决,龙王庙、安民等村3000多亩作物被淹绝收。其余不是发大汛的年份,部分江堤、河岸出现管涌、缺口、塌泻的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只不过有的在发生初期就被抢险堵住,有的是因为潮汛不是很大而危害较小。例如解放初的大洪水,小十圩、磕头圩上匡都发生管涌,危急时刻,分别由乔宝林、朱胜小两人不顾生命危险潜入水下将管涌堵住。大成桥村旁的河岸发生险情,何穆良和民兵指导员(名字已不知)共同指挥抢险,险情越来越危急,有人打退堂鼓想回家抢救自家物品和一家老小,何穆良对民兵指导员说,赶紧鸣枪示警。民兵指导员朝天开了一枪,喝道:“谁敢退走,枪子不认人!”没有了退路,众志成城,终于将险情控制在即将发生时。还有,龙王庙一个小圩河岸溃决仅淹了几十亩地。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年年加固江堤,特别是从1997年12月开始,实施江堤加固达标工程,进行块石护坡,建设标准为能抵御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而界牌段的块石护坡工程于2008年全面竣工。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每年的大汛期间,早潮时我几乎都自觉地到江堤上巡逻。1983年8月12日上午,我先到立新桥旁的老虎桥闸查看,没什么问题,就往武阳排涝站赶。谁知这里出事了。闸门被猛涨的洪水挤破,武阳河内河水位猛涨,人们正在抢险,挖土的、打草包的、运草包的、投草包的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闸门口的位置特殊,投草包的地方只能站两个人,投草包的人既要回过身接草包,还要再转过去投草包,脚底下的空间又太小,所以投草包的人最累也最危险。我赶到的时候,我们界牌镇党委副书记顾龙生同志正在最前面投草包。由于武阳站远离我们界牌镇,所以当时抢险的人大部分都是武进猛将村的人,没有人认识顾龙生书记。那时他已经快六十岁了,块头又大,我赶紧下去将顾龙生书记换了上来。我那时毕竟年轻,速度明显比原来快了不少。后来才知道,起初投下去的草包都被湍急水流冲进内河。后来我们农水站的陈宝堂同志到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先将石头分别装在几个网袋里,再将几个网袋连在一起,推到闸门外边,然后再投草包,草包终于不再被冲走,水流越来越小。潮水也开始慢慢地退下去。这时,一个原先被孟城党委书记何小毛派到孟城供销社取麻袋的人急匆匆走到何小毛身边汇报说:“没有你的亲笔签字,供销社不肯发麻袋。”我一听就充了一次能人,大声地对何小毛说:“你这个党委书记是怎么当的!水火无情,抢险等于打仗,这要在战场,违抗军令是要枪毙的。”何小毛听后,转身就往孟城赶去。镇江市、丹阳市水利局专家也先后赶到,将领导们叫到武阳站里开会,研究抢险方案。也许是我从学校一出来就当上民办教师,教育、教训学生高高在上惯了,现在听大小干部指手画脚可能产生一种压抑感。当看到工地上抢险的人们都已停下来准备休息,于是我大声地喊道:“同志们,不管他们研究出什么对策,草包总是需要的,现在潮水虽然退下去了,但是,一会儿又会涨上来。所以我们不能休息,赶快准备草包。”猛将村一个叫徐存富的老先生也帮我鼓动,大家才纷纷站起来向原先的位置走去……在年终评比时,我们武阳村得到了一个抗洪抢险集体奖。

现在,虽然我们界牌的江堤加固达标了,大部分人都不种地了,但为了以防万一,每年的防汛工作还是要做好的。下面我将流传在界牌地区的有关潮汛的谚语和歌谣写出来,以飨读者:

初三廿一,潮来日头出。初八廿三,潮不上滩,二十下岸潮,廿二廿三潮上跑,初十、廿五起水三天小,日中夜半。月出潮平,月落潮平。潮涨潮落有定时,一日两潮渐推迟;

初一月半早晚潮,初八、廿三饭香时(潮不上滩);

初十、廿五子午潮,日中半夜无参差;

潮高潮低有规律,一月两翻无改意;

初三在前十八后,两次高潮又渐低;

初十廿五是小汛,由小到大相推移;

潮高又逢暴风雨,农民最怕的三兄弟,抗洪防汛莫迟疑;

长期干旱正相反,正汛高潮也变低;

自然规律掌握好,自流灌排见神奇。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