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桑叶做出大文章

核心提示: 云阳街道横塘村的邹川洪用了八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将一片小小的桑叶做成了一篇大文章。

从两手空空回乡创业,到现在成为当地颇具威望的致富能手,云阳街道横塘村的邹川洪用了八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将一片小小的桑叶做成了一篇大文章。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邹川洪的家庭农场,在室内墙上,醒目地印着“爱农、护农、惠农”的字样,这是他为企业制定的企业信条,也是他一直潜藏内心的富民梦。邹川洪今年47岁,是土生土长的横塘村人。在横塘村,一直有着种植桑树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桑田,可由于缺乏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没落,桑树种植看似红火,农民却赚不到钱,这对邹川洪的触动很大。8年前,他主动辞去了原先收入颇丰的工作,回乡创业。“看似比较红火的一个产业,到老百姓手上它也赚不到钱。我把桑树的品种引进和桑树产业到我们这对接,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丹阳市田园圣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川洪说道。

2009年,辞职后的邹川洪到北京的桑树养鸡基地学习。回到丹阳后,他在横塘村承包了40亩地种植桑树,从事桑树周边农副产品的生产,并取名为“田园圣树”。“40亩全部用来种植桑树,随后又养了1万只鸡。”邹川洪告诉记者,桑树的枝和叶都能做成饲料,喂养出来的鸡和下的鸡蛋与普通饲料喂养的鸡在营养和口感上明显不同。目前,桑园圣树的桑树规模已达到300余亩,存栏鸡2万只,产蛋高峰期12000枚/天。

自己富了不算富,让乡亲们一起富才是真的富,邹川洪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为了让企业早日步入正轨,为了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早日鼓起来,他自筹资金、自跑市场、自找技术,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在当地推行规模科技种植,现如今,田园圣树共有桑地面积400多亩,桑叶系列产品年加工量200多吨,直接带动周边四个村庄,120多户农民创收三百多万元。今年五月,企业成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达成合作,成为了丹阳市“中国——古巴蚕桑科技合作中心”示范基地。

“当初回到家乡来创业,就想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跟周围的父老乡亲一起来致富。”邹川洪说道。根据企业二期规划,企业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技术合作项目已经落地,企业所新研发的“桑叶超细微粉”系列产品已通过了国家产品许可认证,生产设备也已调试完毕,下月便可投入生产,预计届时新产品可为企业以及周边基地和农户带来一千多万元的年产值。邹川洪说,现在企业已经慢慢走上正轨,他还想凭借其他致富能手的成功经验,借助合作社的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让桑树产业得到更高的附加值,让周围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将桑树产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共同致富。(菀滢)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