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实力跃上新台阶

——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系列报道之一

核心提示: 丹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也是全省首批15个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的县(市)之一。

开栏的话:

丹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也是全省首批15个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的县(市)之一。目前,我市的创建进展情况如何?农机化发展取得了哪些突破?从今天开始,本报《田野风》陆续推出一组有关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夏种时节,走进位于访仙镇仁里村的华晟仁里农场,一台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在水田里飞速作业,所到之处,一排排宽行、浅栽的秧苗很快“站”在了田间,为宽阔的水田添上了一大片的嫩绿。农场负责人王甲云告诉记者,他们的农机装备实力超群,在全省声名远播,现拥有各类机械300多台(套),在粮食生产耕整、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方面实现了“机械一体化”。今年仁里农场投入机插秧的高速插秧机共有22台,截至目前,这里的近1万亩水稻大田机插秧已全部完成。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丹阳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也是全省首批15个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的县(市)之一,粮食生产占农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70%。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解决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同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的创建也有助于全面提升粮食种植水平、农机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自去年下半年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自加压力,提升了创建工作目标和要求,由满足示范县建设验收要求提升到‘全面、全程’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积极采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步伐,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市农委农机化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认真分析全市农业机械化现状,摸清家底,精准定位,我市将粮食烘干、高效植保、小麦机播作为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三大薄弱环节,并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带动、技术促动“三动结合”的措施,重点加快推进装备发展和作业能力的提升,全市农机装备建设全面突破,一大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已成为我市农机装备的主导力量,覆盖了粮食生产的全部主要环节。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75马力及以上拖拉机保有量已达1372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011台、高速插秧机1245台、复式作业播种机700台、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50台、粮食烘干机600台、秸秆还田机械2050台,全市粮食生产六大环节机具发展全部超过省定考核标准。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水平和六大环节水平双双超过了省定目标和市定目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已达93%,其中耕整地水平98%、机种水平85%、机植保水平98%、机收水平98%、烘干水平97%、秸秆处理水平88%。

在华晟仁里农场,记者被一座“高大上”的1000吨级塔式烘干机所震撼。这个2015年新建的千吨级塔式烘干机,主机加上其他辅助设备和粮食自动化输送装置,总投资近千万元。农场负责人王甲云自豪地说:“该塔式烘干机在全省也是规模最大的。这套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彻底解决了农场每季万亩粮食的烘干问题,也大大方便周边种粮大户,使华晟仁里农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近三年来,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在我市得到快速提升,全市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已突破600台,单次烘干能力超10000吨,粮食烘干水平由2012年的6%提升到目前的近97%。全市拥有3台及以上烘干机的粮食烘干点已达76个,粮食烘干实现了镇(区、街道)全达标。

针对高效植保机械档次低、作业效率不高的情况,我市加强了高地隙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走式喷雾机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并加大地方奖励力度,使高效植保机械有了较快的增长,目前我市各类高效植保机械总量达1400余台,其中高地隙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保有量已达150台,全市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已达90%。

此外,小麦复式作业播种机也是我市确定的重点推广机械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小麦种植的主力机具。目前,我市小麦复式作业播种机保有量已突破700台,其他小麦播种机械保有量达1300台,全市小麦机播水平已突破85%。

(鲁秋忠 须俊 佩玉 文/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