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河畔晓丽桥

核心提示: 九曲河畔,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晓丽桥,它当初由慈善募捐建成,风风雨雨跨越了几百年。

■许福全 文/摄

九曲河畔,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晓丽桥,它当初由慈善募捐建成,风风雨雨跨越了几百年。

晓丽桥在南宋景定前,是一座石坝。到(1260—1264)间,才建成了石拱桥。传说建桥时,来了一位白发老人,找到建桥工头说:“我也要来参加建桥。”工头看看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便说:“老爷爷,你要是来找饭吃,可以,你要是来帮忙建桥,你年纪大了,还是坐在旁边歇歇吧!”但老人不由分说,白天拿把尺子把工匠凿成的石头量了又量,晚上住在桥旁边的妇孺家里,直到把所有建桥的石头都量完。后来,老人也找来一块巨石凿起来,最后凿成一块三尺见方的梯形棱台石。晚上,老人对借宿的母女俩说:“你女儿的嫁妆就是门前的一块石头。”母女俩听说忙出门观看,看来看去只觉是一块上底大、下底小的普通巨石,当时并未在意,母女俩回到家里发现老人已不见了。桥快要完工时,听说巡抚要带一队人马查看桥梁。工头加速造桥,但眼看完工,桥面中间还缺一块方石。工匠们到处寻找,找不着合适的。巡抚人马已准备上路,迫在眉睫,急得工头大汗淋漓。这时一个工匠发现一家门前有一块方石,用尺一量,正好与桥面缺的那块方石相符,工匠们高兴得齐声呼叫。这一闹,惊醒了这家的母女俩,她们出门一看,见工匠们要抬走这块方石。母女俩想到老人临走时的一席话,立刻坐在石头上,死活不肯让他们抬走石头。这时天已大亮,工匠们更加焦急,最后商量,答应为这家女儿凑办嫁妆……桥面总算铺好,石桥完工,巡抚带领一支队伍浩浩荡荡踏上桥面,旁边也挤满了来庆贺大桥建成的老百姓。这时,太阳映照大地,映射于平整的桥面,好似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十分壮观。村长请巡抚为桥赐名,巡抚环视四周场景,脱口而出“晓丽桥”,并当场泼墨书写“暁麗橋”三字。

传说总归是传说,九曲河畔这座晓丽桥的主体,确实都是精选的青皮石,每块都由石匠凿成大小相等的条形长方体,再用熟糯米与桐油和在一起夯实敲打砌好,外观不可谓不平整、美观。桥洞呈半圆形,像初升的太阳,水从桥洞川流而过,发出哗啦哗啦的欢唱声。桥洞两边上方,东西方向,砌有两块一胖一瘦向外伸出的龙头石——桥龙菩萨,据说是一对夫妻。它们嘴里各含一颗石珠,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派威武(可惜后来,桥龙菩萨在拆桥时炸碎了)。桥洞正上方,有一块长两米、宽三十公分的弧形青石,刻有“晓丽桥”三字,今天仍然镶砌在新建桥北的引桥上,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整个桥体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八米多宽,台阶各有十二三节。桥顶是十平方米的平台,小车推到桥上面可休息片刻再下桥。桥面两边,有青皮石栏杆。

桥的对面,还砌有专供行人休息的息凉亭,与桥相望。亭内南面墙壁竖有三块两米高、一米多宽的石碑,上面刻写着捐款人的姓名及捐款数目,可惜息凉亭在上世纪整治九曲河时被拆除,巨石抬不动,最后敲打成小石块抬走了。

从解放到今天,晓丽桥重建了两次。1964年采用桥墩式建桥,桥面宽三四米,跨度五十米。1994年又重建,采用水泥钢筋混合的拱形桥,跨度六十多米,宽十多米,听说可载重六十吨,卡车可以来回跑。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