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回春“烂石斋”访记

核心提示: 赵回春先生,善丹青,尤长山水,与我暮年之交,可谓有幸。承先生之邀,访其画室,名曰“烂石斋”。

赵回春“烂石斋”访记

赵回春先生,善丹青,尤长山水,与我暮年之交,可谓有幸。承先生之邀,访其画室,名曰“烂石斋”。游目四望,真是炳炳琅琅,盈箱满笈,周遭悬挂,墨香四溢。老目凝神,若登秀峰叠嶂,听淙淙林泉,仰视则云海翻涌,俯瞰则若临深渊,令人战战兢兢,大千世界,如凝聚于一室之间,不由使人深叹国画之妙,先生技艺之精湛。

“烂石斋”,室名亦地名。赵回春先生原籍丹阳,埤城镇烂石村是其故里,“池鱼思故渊,飞鸟羡旧林”,赵先生虽自1980年告别戎旅生涯落户无锡,而对故乡的恋念难以忘情,以室为名,亦可想见。丹阳是秦之曲阿,为六朝形胜之地,“两萧”(南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里,古墓犹存,风景绝佳。回春先生所绘《小巷深处》,就是原汁原味的烂石村旧貌。

此图极具江南风情,小巷沉静、曲径延伸,民居峙立,楼间窗栊微阖,曲径去处复见柴扉半开,行人仨二若隐若现,而古木森森远在天际,徐窥间仿佛古刹白龙寺钟声徐鸣,梵香飞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禁使人遐思连绵。

承先生厚爱,赐见《丹阳日报》载见的“画家赵回春挥笔再现贤桥美景图”,作品高50公分,长8尺,是先生耗时十余天而成的巨帙。贤桥,原丹阳市繁华区段一座雄伟的石拱桥。贤桥美景则是以桥为侧重开展的繁华市尘,而今虽仍车水马龙但已面目全非,画中景物乃先生的真实回忆。画卷自左侧拱形贤桥向右铺展,尽显穹窿风貌。桥头行人络绎不绝,桥下百舸争流,周围粉墙黛瓦民居林立,街坊酒肆邨店鼎沸,一派江南风情,犹似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江南汴京写真,所不同者,赵先生视野继续前伸,万善塔隐约云端,尹公桥、迎春桥掩映于林木房舍之间,古镇全景尽入眼底。

国画发展过程先是人物,而后才有翎毛花卉,然后才有山水。南北朝时期虽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比例法则,但山水画毕竟要极具构思,兼用晕染,其难度较大。赵先生生于秀丽江南地濒六朝金粉的丹阳,天纵其才益得环境熏陶,青少年时代已颇有造诣,从戎后又关注祖国壮丽河山,1980年落籍无锡后又一直未离艺术,1997年退休后更悉心投入。“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他踏遍江南山山水水,审视揣摩天地万物,行程往往流连忘返匝月,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挥笔泼墨间便成巨帙。“烂石斋”所藏作品幅幅动人,其《流泉九曲云岚飞》、《情韵江南》、《湖山胜景》、《水村浓荫》、《竹海云峰》等均其佳作,每每展见于沪宁杭广等地,屡为文物部门所收藏。先生为人朴实无华,年届耄耋而精神矍铄,与我相交虽仅数年,而谦谦君子之风尤令人折服。唐人咏牡丹有云“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诚先生之品格也。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