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麦溪《张氏家乘》告成

核心提示: 明万历23年(公元1593年)张氏第一次修谱时,首次上谱人丁已达800多人,到现在,丹阳的张氏后人人数达5万余人,此次有一万余人上谱,光是麦溪村就有7个自然村5200余人上谱。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就是记录一族有血亲关系群体的根源,反映家族繁衍,人群演变的历史。3日上午,几百名张氏后人聚集到延陵镇麦溪村文体广场,举办了隆重的“麦溪《张氏家乘》颁谱庆典”。80岁的主修张荣法告诉记者,此次是张氏第12次修谱,从2013年开始历时四年。明万历23年(公元1593年)张氏第一次修谱时,首次上谱人丁已达800多人,到现在,丹阳的张氏后人人数达5万余人,此次有一万余人上谱,光是麦溪村就有7个自然村5200余人上谱。

说起《张氏宗谱》,能保存下来也算是一种万幸。“文革”时期,张氏第26世孙、参加过抗战的老干部张志林冒着极大的风险保住了家谱。当时,他曾先后将家谱藏在门垛上和草堆中,最后还是放心不下,用装化肥的塑料袋包好装进木箱,埋在河边几年,家谱才得以保留下来。1989年,时任延陵镇领导的张荣法四处寻找《张氏宗谱》,最终花钱从张志林侄子手中将张氏宗谱“请”回麦溪。这批家谱共两个版本,其中清光绪庚申版61本、民国甲申版78本,共计139本。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社会上对修家谱的思想尚未解放,修谱时机不成熟,张荣法将清光绪和民国版家谱珍藏家中。此后,他依据该家谱和积累的资料,先后发起编纂过《古镇麦溪风情录》、《古镇麦溪人文录》。2013年,他才开始发动组织修谱,组成了24人的班底。这次续修家谱工作得到了广大张氏族人的积极响应,张泽青、张钊连、张金法、张令俊、张忠义、张洪、张学林等宗亲积极出资,共筹资26万元,其中张泽青一人就出资11万元。

麦溪村不仅是丹阳第一大村,也是镇江人口最多的一个村。民间素有“富贵三城束,人丁麦溪张”的传说,说的是古代修茅山顶宫殿时,丹阳两大望族三城束氏和麦溪张氏,分别出钱和出力,完成了这一宏伟工程。由此可见麦溪张氏人丁兴旺。现在,丹阳张氏后人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麦溪村,据了解,麦溪张氏共有36个分支,麦溪本村有12支,其他24分支全在外村,作为镇江第一大村,麦溪行政村已有2000户人家,人口7000余人。

张姓是如何来到丹阳的呢?据麦溪《张氏家乘》记载,麦溪张氏始祖为张叔千,北宋钦宗朝为户部侍郎,宋高宗立勅封三品嘉议大夫,南渡后居润城(今镇江),是为麦溪张氏之始祖。其子孙后代,贤臣良士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宗人中曾有9名进士,举人、贡士亦达数十人之多。根据麦溪张氏家乘“初纂族谱图序”中的叙述:吾宗本是陕右宁镇坊洛阳桥人,自宋赐进士出身,户部侍郎,封三品嘉议大夫张叔千(1世),护卫高宗南渡,居于润城,经历三世移居镇江路马陵桥,生四个儿子(5世)。在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9月千宁赘于麦溪与陈万言氏结婚生一子,名元(6世)。元又生三个儿子(7世),遂世居麦溪。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9世已经有17子,于是遂分成6家。因容纳不下,有的从麦溪逐渐分离出去,迁居他处,先后徙居到周围36处,如上冈、横塘、洪陵、黄巷正、培塘、丁庄、尤区、汤巷村、社基、姜巷、新庄、万桥、储庄、杨菴、青阳、十六都、松卜、司巷、留墅、窦庄、彪塘、东村、留荐庄、老村、壁城、九里、延陵、珥陵、云阳、香草、司徒村、丈山、张村、蔡塔村、严巷、金陵。

由于麦溪张氏人丁兴旺,繁衍很快,散居在36处,非常有必要建宗祠以统一众亲。在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由15世孙肖泉珂公首倡鸠工建造。由16世孙张惟一主持工程,于万历17年(1589)秋竣工,张惟一的好友淮南吴敏道撰写《麦溪祠堂记》。宗祠是全家族的公产,族中凡遇大事或要事,宗人们都齐集于祠中商议决策或宴请,分春秋两季(春分和秋分)祭祖,除用作祭祀和施教育才之外,还是修谱的重要场所,平时用于家族中婚丧或寿仪场地。麦溪张氏宗祠以“报本堂”为堂号,一方面是延续元祖祖籍所在的张氏宗祠皆以“报本堂”为堂号习俗,另一方面旨在昭示张氏子孙要记住爱国家、敬祖宗、育子孙之根本。

为了践行好家规、传承好家风,此次修谱,麦溪张氏将原来民国版的78本老谱重新打印编排,保留原来家谱的历史信息,进行了增补,并打破女子不能上谱的旧俗,重新汇编成26本。

(李潇 殷显春 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