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河蚌

核心提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我们地区的农村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一年到头平时是很少有米饭和荤菜吃的。所以每年开春后,我们小孩就赤脚下塘摸蚌壳。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我们地区的农村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一年到头平时是很少有米饭和荤菜吃的。所以每年开春后,我们小孩就赤脚下塘摸蚌壳。

农历四月份,我们就开始摸河蚌了。脚到水里虽不是刺骨的冷,但刚下水的瞬间还是感觉水冰凉的。我们村庄的周边都有水塘,村前的水塘,名为门前沟,是我们村吃水、洗菜、洗衣等日常生活的“家塘”,我们很少去那里摸蚌,一是怕把水搅混影响用水方便;二是水塘里的河蚌都在深水处,是大蚌,不适合我们小孩摸。那时我们摸河蚌最喜欢的地方,是我们村的西北方向,距离我们村庄约二百五十米处的一水塘,名为“三脚潭”。这三脚潭的形状,犹如鸡的脚掌,“掌心”水面积最大有好几亩的样子,“掌心”向西、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分别延伸着三条支流,故称“三脚潭”。这三条支流中,最宽处不超过四米,最深处不超过一米五。每天一吃过中饭,约上村里几个小伙伴,一人拿一个家中的脚盆或竹篮,赤着脚,光着头,卷起裤腿到大腿上部,从三脚潭支流的顶端开始摸。当我们的脚踩到下面的污泥时,水面上的小水泡冒个不停,表示可能就有一个小河蚌在脚底下。当然,水越深处河蚌会越大,但我们不敢往深水处去,主要是怕不安全。我们弯着腰,小手在水下二十公分左右的地方不停地乱抓乱摸,手脚并用,小脚丫也在淤泥中踩个不停,不放过脚下每一寸淤泥,一会就摸到不少螺蛳和黑褐色的小硬壳河蚌。这种小蚌身长约十厘米,宽约三厘米。“战利品”回去洗净,放锅里煮透,河蚌自动张开,蚌肉自动脱落,螺蛳肉用缝衣针从壳里剔出来,与韭菜爆炒,美味可口。

进入农历六月,是我们真正摸河蚌的时节,气候炎热,已到盛夏,我们男孩光着身子,一丝不挂地扑到水塘里去,女孩们则站在岸边,跟随着水里的男孩,摸到哪里跟到哪里。这时候,大家都无所谓水深水浅,无论大蚌、小蚌、老蚌、嫩蚌,一概摸尽。今天这条支流,明天那条支流,三天以后再回到原处照样能摸到不少河蚌。夏季的水塘里,水生物众多,都相当活跃,在接近水面的岸边,洞口很多,有蛇洞、鳝洞、蟹洞,还有痴乌鱼的洞,这几种洞,要数蟹洞最好辨认。因蟹洞口有一堆类似于泥土状的蟹粪,我也最喜欢摸蟹洞,有时还能看到小螃蟹守在洞口,它的两只眼珠滚东滚西扫视我们,当我们的小手伸向它时,它们便一溜烟地往洞里钻,只要它钻进洞,就都成了我们的猎物。

摸蚌不论时间,脚盆摸满时,就收工上岸。摸一次可以吃上几次,河蚌放在脚盆里,放点水就可养上几天,大夏天时隔天换次水,可存活十天左右。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