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糖

核心提示: 由于贫穷和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蛔虫病曾是我国城乡大面积存在的疾病,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都靠定期吃宝塔糖来驱除蛔虫。

■ 章桂云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甜蜜的记忆都是从宝塔糖开始的。由于贫穷和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蛔虫病曾是我国城乡大面积存在的疾病,我们那个年代的小孩都靠定期吃宝塔糖来驱除蛔虫。

宝塔糖的形状是圆锥形,外加不同颜色的波浪纹,对小孩来说这不是药,而是最好吃的糖。我总是期待着吃宝塔糖的日子,并想多吃几粒。妈妈却说不能多吃、有毒的。

“山道年”发明于19世纪,这种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剂是从菊科植物蛔蒿中提取的。一开始为片剂,很具药力,但口感极苦。有一对从德国到纽约创业的表兄弟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让它变得甜一点呢?于是,他们就把山道年和杏仁太妃糖混合配制,做成宝塔形状。完全改变了药的味道,吃起来就像太妃糖一样香甜。宝塔形状的山道年一经上市,立刻大受欢迎。

因为宝塔糖的药效不是很强,对蛔虫只有麻痹的作用,使蛔虫不能附着在宿主肠壁。吃过宝塔糖后,排便时一条条蛔虫就会伴随大便排出体外。我第一次吃宝塔糖,是在8岁那年。一天中午母亲下班,从书包里偷偷摸摸地掏出了一个小包包,里面包着花花绿绿的“糖果”。样子还蛮好看的,一头尖尖的、一头圆圆的。我抓了三颗装在兜里,溜出了家门。

在院子里,我遇上了好伙伴三干头,给了他一颗。三干头没舍得吃,装在兜里。另外两颗,我“咯嘣咯嘣”地嚼了两下就咽进肚里去了。半小时后,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三干头把我扶回家。母亲看我疼成那样,慌忙去找住在隔壁的刘大夫。刘大夫来了,说是“蛔虫性肠梗阻”。他问我吃了什么东西,我不敢撒谎,如实讲了。他听了,拍拍我的头说:“小家伙,原来是你吃的量不够,把肚里的虫子惹恼了,它们就搅成团了。”

五十年代物资匮乏,我又是一个馋嘴的孩子。妈妈不在家时,我经常向姥姥讨宝塔糖吃。骗姥姥说肚子疼,有虫子在里面。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攒了几分钱,够买一颗宝塔糖了,就战战兢兢地去找营业员阿姨。阿姨一看就知道我是冲着糖来的,严厉地告诉我:“这不是糖,是药。要买就叫你妈来!”我碰了一鼻子的灰,捏着钱讪讪地走了。

以前中国的医学院,不论大小,都有一个寄生虫病学教研组(外国的医学院很少有),想来寄生虫病是中国的常见病。在中国土地上长大的孩子,很多人都吃过宝塔糖、都知道蛔虫、都会说那句话:“我哪知道你的心思,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以前种蔬菜等作物常用农家肥,如果洗不干净、煮不熟就吃,便会感染蛔虫病。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寄生虫根本无法生存。国人经过数十年的适应,也练就了“百毒不侵、金刚不腐”之身。

因为种植蛔蒿,提取山道年的过程非常复杂、费时费工,1985年,山道年被“糖磷■派嗪”取代。但“糖磷■派嗪”毕竟属于化学合成药品,服用后多少有些恶心呕吐腹泻的副作用。曾有个别知识分子不想让蛔蒿绝种,把一些种子放到密封的瓶子里置于井水里。但毕竟不能长久保存,终究还是灭亡了。

我怀念宝塔糖。眼下大名鼎鼎的青蒿正在走红,可还有谁知道那些年蛔蒿在中国的命运呢?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