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四十年的变革

核心提示: 自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至今已40年。对于数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在许多人的心中,均刻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成为那代年轻人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 朱银和

自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至今已40年。对于数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在许多人的心中,均刻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成为那代年轻人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十年文革,让中国和当时的年轻人失去了不少机会。1977年前停顿了10年的高考,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的倡导下,由三次复出的邓小平最终拍板得以恢复,多少青年奔走相告为之欢呼雀跃。当年的12月11日~13日,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经历动荡坎坷,深知国情的青年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一批人在学校如饥似渴地看书,从教室到图书馆,从早到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用功,而学生之间的年龄和阅历也反差甚大,这无疑形成了一种可喜的竞争氛围。

上世纪80年代,是知识开始渐渐流行的时代,也是一个被人誉为“文化复兴”的时代。高考已经如常进行,成了中国内地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和重要考试。考得好的,将成为“社会栋梁”,享受国家分配的权利,没考好的,进不了大学的象牙塔,也将有另外一种出路。但无论如何,在80年代的学子心中,高考依旧是非常重要的考试,没有扩招,录取率较低,且基本还没有出现高收费的民办高校,千万考生的眼晴盯着全国有限的大学资源和学习名额,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形容当时的高考学生,毫不过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高考依旧神圣无比,对人生前途的影响也显得尤其之大。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以前国家发生活费相当于“国家干部”的大学生身份从此要自己掏钱读书。“3+2”高考模式的开始,使得诸多高中的备考方案随之改变。到了中后期,1999年对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等新政策同时实行。那是高校在全国第一次扩招,此举大大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受众面,但也引发了关于“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文凭是否贬值”的激烈争论。

进入本世纪的高考,其参与者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一批人——80年、90后,他们对于高考的思考已经突破传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都不可避免地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怀疑应试教育和高考的重要性,抗拒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仍要被高考指挥着生活和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考上本科,已经成为这代人人生起点的先决条件。

在社会的呼声中,高考也大踏步地改革,从扩招到自主招生,从新课程到标准分,从大综合到小综合,以及现在的水平测试等级考试,高考在素质和减负中寻求着平衡。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