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

核心提示: 妈妈年少时便父母双亡,没有兄弟,由姐姐抚养长大。成家后,生育了我们四儿一女。童年的不幸,生活的艰难,磨炼成就了妈妈刚毅坚韧、宽厚仁爱、坦然乐观的意志品格。

■ 新华

妈妈年少时便父母双亡,没有兄弟,由姐姐抚养长大。成家后,生育了我们四儿一女。童年的不幸,生活的艰难,磨炼成就了妈妈刚毅坚韧、宽厚仁爱、坦然乐观的意志品格。

自记事起,几个兄弟姐妹中,我与妈妈相处多些。提篮扛锄、抹桌扫地,洗碗烧火、割草打柴、喂猪养羊,总之,有妈妈在的地方,都有我的身影。年少的我,虽说只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但帮妈妈减少了劳作之苦累。也正因为如此,妈妈吃苦耐劳的品格,使我从小耳闻目睹,影响着我的一生。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深夜醒来,看到妈妈在纺纱。只见纺车前摆放着一盏昏暗的油灯,妈妈右手摇着纺车,左手拉着纺线。夜深人静,纺车在吱吱响着。这个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长大后,每当想起这一幕,我都止不住热泪盈眶,以至于听到《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都哽咽得不能吟唱。妈妈,您为了儿女,吃尽了苦!吱吱的纺车声,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赞美着我勤劳的妈妈。

妈妈的爱无时不在。我四岁时出麻疹住院,依稀记得妈妈抱着我喝水喂药,哄我开心。十三岁时,腿上发现红肿,渐渐地不能走路。妈妈用独轮车,推着我步行十几里,到周济仁诊所,配了膏药贴敷后治愈了。一九七三年春天,一心想当兵的我,从单位下班后,未告知家人,就到大泊医院住院,做疝气修补手术。妈妈听说后,连夜赶到医院护理,对年少无知的我没有一点责怪,让我感觉到了母爱的温暖。

十四岁的冬天,我到洪家村拜师学徒做排笔。在冷水盆中刷羊毛,手刺骨的冷;手在碱水中浸泡,指间发白溃烂,左手大拇指被骨梳划出一道道血口,被碱水渍的钻心疼。有次回家,我跟妈妈哭诉不想去学艺了。妈妈平静地劝导我:学会了手艺才能进厂工作,才能挣钱养家,这点苦就受不了啦?!在妈妈的劝说下,我坚持学成后进厂工作。这件事,使我懂得了男人的责任担当。长大后,在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困难重重,我都没有退缩过。

1973年12月28日,我应征入伍,妈妈送我到丹师集中点,抚摸着我的新军帽,拉拉我的衣袖,那依依不舍的眼神,令我至今难忘!到部队后,收到爸爸写来的第一封家书,得知我走后,妈妈病倒了。我难过得哭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1981年深秋,妈妈病危,我从部队赶回老家,见到嘴唇合不起、眼睛闭不上的妈妈,我失声痛哭。她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嘱咐我,不要哭了,好好带玲玲。这是妈妈今生留给我最后的话。从生病到去世,她从不言明得了什么病,从不要求儿女如何去治疗。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得了什么病。这就是我坚强无比的妈妈。妈妈,原谅儿子身在军营,未能在病床前伺候您,忠孝难两全!1981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十九日)凌晨五时许,妈妈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在爸爸、大哥和我的注视下,静静地走了。

妈妈离开我们三十六年了。思念从未离开。但愿在天堂的您,一切安好。来世我们还做母子,让我好好地报答您的恩情!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