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女”到“女王”的蝶变

核心提示: “3月8日女王节”,这是前几天在网购平台上十分盛行的一个“话题”,当然也催化了又一轮网购热潮的来临。

“3月8日女王节”,这是前几天在网购平台上十分盛行的一个“话题”,当然也催化了又一轮网购热潮的来临。不过,就在这股热潮之下,不得不承认最需要关注的往往不是光鲜亮丽的“女王”,而是平凡质朴的“妇女”。

“女王节”是网络时代中妇女节的又一个别称。而从“妇女节”到“女王节”,蕴含的不单是称谓上的演变,体现的也是大多数女性女权意识的进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升,不少年轻女性对妇女节的认知也产生了变化。有不少人,身为“妇女”却不愿意过妇女节,原因可能在于“妇女”一词比较质朴,且充满“乡村味”和“歧视味”,不太符合大多数都市女性的情感需求。

“3.7女生节”之所以受到热捧,则是因为“女生”充满了青春和青涩的味道。从“女生节”到“女神节”,体现的是渴望尊敬和追求的心情。而从“女神节”到“女王节”则是在“女神”的基础上,渴望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上进一步独立。商家推出的“女王节”一词也是很好地把握了消费者追求独立,希望变得更美、更有吸引力的心理。“女王节”受到热捧,从侧面看,也说明了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待“女王节”的热潮,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的背后是深刻的妇女问题。

“3.8就要狠狠爱自己”,这是某个商家的广告语。对不少女性而言,成为“女王”既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奢侈。期待在“女王节”这天,受到“特殊”的待遇,也源于现实中身为女性的尴尬。近日 ,智联招聘发布了《2017中国女性职场调查报告》,调查发现,22%的受访女性认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25%的受访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同时,在家庭问题上,女性所遭受的家庭暴力问题,也依然不容乐观。据全国妇联的统计显示,我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多数受害人为妇女、儿童等,而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由此可看出,过“女王节”的女性,有不少还不是“女王”,关爱女性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女王节”在网购文化的推动下,其影响力正从网络向社会现实延伸,我们需要借助这股商业动力,将民众的关注点从网络营销,推广向妇女保护,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宣传策略的导向。我们可以深度挖掘“女神”“女王”等词在网络时代的特有味道,以各类新媒体为宣传起点,借社交网络平台,持续推广保护女性权益的政策知识。充分利用网购平台的关注度,将商品销售与关爱女性结合在一起,鼓励女性用品商家主动参与妇女权益宣传,提升互联网中商业化与公益性的融合层次。同时,要加强针对男性群体的教育宣传,将“关爱女性亲人”作为刺激男性参与保护的宣传主题,提升宣传效益。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昭示出几千年来妇女多舛的命运。“强者,你的名字是女王”,则是不少现代女性内心追求的目标。

(严奇)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