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院村的姜吴两姓

核心提示: 丹阳西乡有个自然村落,名曰“大士院”。在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里,建村500余年世代生活着姜姓和吴姓两个氏族。姜吴两姓世代友好,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 吴志阳

丹阳西乡有个自然村落,名曰“大士院”。在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里,建村500余年世代生活着姜姓和吴姓两个氏族。姜吴两姓世代友好,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在这个淳朴而宁静的小村里,每年腊月廿三,姜姓人家便早早“送灶”吃豆豆饭了,而吴姓人家则要到腊月廿四才姗姗“送灶”。

对这千年习俗和这和谐淳朴的村风,村上姜吴后人真正能讲出缘由的几乎没有。作为该村一员,带着疑惑,我寻觅典籍,百般努力方找到一孔答案。

姜姓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姜姓部落,其首领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炎帝。炎帝号神农氏,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宝鸡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吴姓源于黄帝。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商后期,黄帝后裔周部落在宝鸡姬水一带逐渐强盛起来,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建立了周朝。吴姓和周姓、姬姓在姓氏上同根同族。

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

另外,在历史上,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姬昌(姬昌的大伯吴泰伯是吴姓始祖),修德振武,建立周朝,一匡天下。一君一臣,相得益彰。所以在历史上姜吴就很亲善。

在大士院,吴姓户丁多于姜姓,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吴姓户丁是姜姓的两倍。尽管户少人稀,但姜姓还算殷实,素有姜家“十三镐”之说。这就是说,姜姓的“硬通货”(金银财宝)藏有十三个地方。而吴姓人家,传承先祖泰伯、季札遗风,耕读传家。各门各户以自给自足和注重子孙教育为计,有钱人家不多,但家家知书识礼,人才辈出。所以姜吴同为王家血统,嗣出高贵,治家、处世各有千秋。故相互敬重、相互欣赏、互帮互助,以及人通婚、居共墙。

再说说“送灶”。在中国道教文化中,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穀神农大帝。在加上姜子牙是封神的神。尽管自己只落得个“门神”得神位,但灶王爷上天禀告,得门神放行呀,所以姜家灶王爷在门神姜子牙的徇私庇护下,廿三上天了。吴姓人家贵为王亲贵族,但毕竟是凡胎俗子,吴家的灶王爷因此也就只能跟其他姓氏家族的灶王爷一起廿四才上天。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