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促增收

——听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的新春发展大计

核心提示: 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促增收,记者走访了四位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倾听他们畅谈新春发展大计。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佳节过后,农村春耕备耕工作即将展开。春节期间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促增收,记者走访了四位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倾听他们畅谈新春发展大计。

宝山孙记家庭农场引进新品樱桃番茄,受到市民青睐,吸引了市民前来采摘。

拓展种粮产业链增效益

这几天,吕城镇女农民姜爱芬在忙于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同时,还早早地盘算起今年春耕备耕事宜。她说,今年要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着力,拓展种粮产业链,进一步增加种植效益。

2013年春天,姜爱芬以个人姓名注册了“姜爱芬家庭农场”,成为我市第一个家庭农场主。此后,她不仅以自己的名字和肖像为农产品注册了“姜爱芬”商标,还在当地集镇开起了无公害优质大米直营店,按品类出售自己生产的5055香粳米、白糯米、血糯米等5个品种稻米,打造自己的特色稻米品牌。

“现在我直营店各类大米每个月稳定销量在两万斤以上。最畅销的品种是5055香粳米、9108香粳米,顾客普遍反映吃口好,回购率也很高,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常州等地的消费者前来购买。”姜爱芬告诉记者,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新春公布后,她仔细看了几遍,她认为,要解决当下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关键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由原来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在姜爱芬看来,如今,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吃饭能填饱肚子就行,现在城乡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的要求也高了,吃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还要讲究营养,吃得健康,吃出个性。”因此,这几年姜爱芬家庭农场致力打造优质品牌农产品,一直选择种植适口性好、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米。

对于新一年的发展,姜爱芬表示:“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和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在种植和经营上继续做文章,尽最大的努力种出好吃又放心的优质大米。同时,我的稻米专卖店还要向城区及周边拓展,让更多市民吃上‘姜爱芬’牌优质大米,通过拓展优质粮食产业链,实现水稻种植的利益最大化。”

农业向绿色转型要效益

马锁才是我市司徒镇的一位新型农民,也是乐天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粮食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去年,他种植的1000多亩水稻,采用的都是9108这一优质品种,但由于在种植及生长过程中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他的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每斤稻谷卖到1.45元。

“去年年底该播种小麦的时候遭遇连续降雨,地里特别烂,积水严重,播种不了,等到天晴地干时,已经错过了小麦播种的好时机。所以今年上半年,我就让我的1000多亩地进行休耕。”马锁才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他准备增加稻鸭共作水稻的种植面积,“现在大家都讲究绿色健康,且市民们吃好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稻鸭共作稻米市场前景我还是很看好的。”据马锁才介绍,2013年时,他就已经开始尝试进行稻鸭共作水稻种植了,“我一连种了好几年,在技术方面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同时,他还将进一步加强研制工作,使得自己研发的荸荠采集机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能够投入市场运营。“挖荸荠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荸荠采集机进一步完善后,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今年,他除了将再次进行稻鸭共作外,还将继续打响自己的“稻中道”品牌,做大做强自己的稻米生意。

对接市场发展“订单粮”

靠品质取胜销路不愁,对接市场发展“订单粮”,这是开发区前马陵村小丫家庭农场魏国良的“种粮经”。

2016年,魏国良种植的70多亩无公害水稻,主要品种为南粳46和9108。当一些种粮大户在秋收期间为稻谷价格偏低、销售犯愁之际,他的稻米却全部被珠海、深圳、澳门和浙江台州等地客商销售一空,订单批发价每公斤6元。“去年我水稻的收入每亩毛收入近3000元,比单纯卖稻谷原料的利润附加值高多啦!”

谈起如何对接市场发展“订单粮”,魏国良告诉记者,前年市场稻谷价格低迷,他对此不等不靠,主动对接市场,与远在珠海可口可乐公司工作的弟弟取得联系,将加工的优质新米,特地做成小礼盒发到弟弟的单位,让其同事和客商尝尝丹阳新米,结果反响很好,一些澳门客商品尝后也赞赏有加,找到魏国良要求采购他的优质大米。就这样,他一步步打开了稻米的销路,优良的品质也为他带来了订单。

如今,尝到了甜头的魏国良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优质农产品供给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让优质农产品卖出优质价。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今后,小丫家庭农场将做大做强优质稻米及其他农产品销售。同时,带动周边的种粮大户,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销售,让更多地产优质稻米打入珠海、澳门等地市场,为消费者餐桌提供更多的优质放心粮。”

延陵镇麦溪村的张智慧2009年便成立了荣昌农机专业合作社,2012年成立了智荣家庭农场。谈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他表示:“文件一出来,我们就通过微信、网络看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很关心,改革的举措也很好,希望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去年,张智慧种植了580多亩水稻,种植的都是南粳5055这一优质品种,平均亩产量在1180斤左右,每斤稻谷卖到1.4元。今年,他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800~900亩,其中150亩进行了休耕,其余土地全部种植了小麦。“今年下半年,我还是要种植优质、无公害的水稻品种,这是发展的趋势。”张智慧告诉记者,春节前,他已经和安徽的一家大型米厂签订了合同,今年,该米厂将以每斤1.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他种植的糯稻,“合同已经签好了,我种多少,他们就收多少,糯稻烘干后,每斤1.6元。”

(鲁秋忠 蒋须俊 龚佩玉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