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残疾弟媳 抚养侄子长大——

嫂子陶腊娣用双手托起“两个家”

核心提示: 陶腊娣是市中医院CT二室的一名普通护士,可她的家庭,却十分“特殊”:四代九口人中,小叔子和小姑子均是四级智力残疾,小叔子又和肢体残疾的弟媳组成了家庭。

e11i9b12ar1io9c

陶腊娣辅导侄子功课

o_1b74lpbtf1ijv1gtie501rdbsb

陶腊娣为重感冒婆婆挂水

 

陶腊娣是市中医院CT二室的一名普通护士,可她的家庭,却十分“特殊”:四代九口人中,小叔子和小姑子均是四级智力残疾,小叔子又和肢体残疾的弟媳组成了家庭。即使家庭负担如此沉重,这个善良的女人也没有选择退出,而是选择和丈夫一同对弟媳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并且毫不犹豫地把小侄子接到身边养育……旁人眼里难以经营的家庭,却被陶腊娣用宽阔的胸怀、强烈的责任感、敬老爱幼的美德,一手托起了两个家,成就了一个特殊家庭的幸福。

 

不顾反对嫁入“特殊家庭”——一家六口蜗居90平米居室

走进陶腊娣92平方米的家中,这里居住着公婆、侄子和陶腊娣一家三口,自丈夫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小姑子意外出事后,陶腊娣一家六口人就一直在城里“蜗居”。

1991年下半年,23岁的陶腊娣与丈夫相识。在她眼里,丈夫显得格外成熟,成熟得超越了实际年龄,带着些许好奇,陶腊娣开始与他交流,也慢慢地走进了他的内心。

陶腊娣了解到,原来丈夫是家中长子,家里还有两个先天性四级智力残疾的弟妹,弟妹不仅没有读过一天书,简单的家务也不会做,连生活自理都有些勉为其难,沉重的家庭负担与精神负担笼罩着这个家庭,也笼罩着丈夫。丈夫曾极其严肃和认真地和陶腊娣坦言:“嫁给我,你首先得包容我的一双弟妹,也许我们得照顾他们一辈子。”

因为丈夫的真诚,也因为丈夫的强烈的家庭责任感,陶腊娣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丈夫。陶腊娣告诉记者,当时,她读懂了丈夫满眼的期待——包容他的弟妹就是爱他、爱这个家庭。

从此,陶腊娣走进了这个家庭,走进了这个特殊得让人觉得格外沉重的家庭。陶腊娣坦言,刚开始时,她感到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但同时也一次次提醒自己:这个家庭的稳定与幸福,必须用包容作底色,今后不仅要好好照顾他的弟妹,还要包容他们因为残障所犯下的错误。

 

多次资助弟媳开店——城里乡下“两头跑”

2004年,陶腊娣的小叔子结婚了,弟媳是个肢体残疾人。小叔子成家后,怎么让他们有份营生的收入又成了压在陶腊娣和丈夫心中的一块石头。由于小叔子两口打算回乡下居住,陶腊娣和丈夫便把家里的房产等一并送给了他们,从此城里、乡下两头跑来照管着两个家。

弟媳想开个商店谋生,陶腊娣和丈夫便给了弟媳进第一批货的钱,还帮忙办了证;弟媳想再开个棋牌室,他们又帮着买了三台麻将机;家里木头门窗坏了,他们出钱给弟弟家安装了防盗门与铝合金窗。

陶腊娣说,小叔子家的事就是他们的事。“如果弟弟过得不好,我们再好,公婆也不会开心,这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就不高。”陶腊娣说,照顾弟弟、弟媳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血脉相亲、责任相连。

一次,不辨方向又不识字的小叔子没有按时回家,而是骑车骑到了往镇江的路上,接到小叔子的求救电话,陶腊娣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很快镇定下来的她,让弟弟赶忙敲开路边人家的门,让对方告诉他们具体方位,可没想到,小叔子又骑到了金坛方向,陶腊娣和丈夫两人一直开车到夜里三点,才最终找到了小叔子。

在对弟媳的照顾上,陶腊娣也毫不推辞,任劳任怨。那一年,弟媳患上了重度贫血,陶腊娣和丈夫商量后便把弟媳接到了城里看病,住院一周期间,陶腊娣每天都从家里做好营养饭带给弟媳,每逢休息,她还帮忙擦洗,弟媳痊愈后,陶腊娣和丈夫又开车把弟媳送回了乡下的家中。

 

接侄子至身边抚育——如今侄子和她最亲

2005年,弟媳生了个儿子,全家都很高兴,可高兴之余,又在无形中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了。了解丈夫心思的陶腊娣脱口而出:让侄子跟我们生活吧!侄子七个月大时,陶腊娣便把他接到身边共同生活。

陶腊娣和丈夫已育有一子,再抚养一幼子长大,其中艰辛和负担可想而知,可陶腊娣却决心迎难而上。陶腊娣打心眼里觉得,侄子就是自己的小儿子,各方面都要和大儿子生活得一样。从学费到生活,也均由陶腊娣夫妇俩承担。

知道“小儿子”挑食,陶腊娣每次都会单独准备一份他爱吃的菜,变着花样做些他爱吃的韭菜鸡蛋、蛋炒饭等;“小儿子”犯了错误,陶腊娣也从不打骂,而是动之以理说服他。上幼儿园时,也是陶腊娣每天接送的多,而现在,只要她休息,总会中午做好午饭送到“小儿子”的学校去。

抚养至今,侄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对于陶腊娣和丈夫更是一口一个“爸妈”,宛如亲生。更令陶腊娣倍感欣慰的是,侄子只愿意自己去参加他的家长会,每次在同学面前更是自豪地拉着她的手一个劲说道:“我妈妈来了。”侄子的同桌也偷偷告诉陶腊娣,侄子经常向她夸自己的妈妈好看。

 

孝敬公婆无怨言——他们这辈子太苦了

在陶腊娣眼里,公公婆婆是非常吃苦耐劳的老实人,能把三个子女拉扯大,十分不易,更别说其中两个还有智力障碍了。结婚20多年来,陶腊娣和公婆从未有过口角之争,也没有红过脸,陶腊娣说,他们这辈子过得太苦了,现在应该享清福了。

十几年前,婆婆因肾脏囊肿开刀后,由于白细胞经常性下降又在南京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只要休息,陶腊娣就坐火车去看望婆婆,给她带上换洗衣物和营养饭菜,帮婆婆擦洗一番后再赶回丹阳照顾家里。最近,婆婆手指化脓,又重感冒一个月,陶腊娣便每天下班后给婆婆挂水。

令陶腊娣忧心的是,公婆的岁数渐渐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自己患有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吃药;儿子工作后还要考虑结婚买房;侄子还小,也会供养他读书、工作、买房……陶腊娣说,虽然生活苦了些,担子重了些,但是家庭的欢乐多了很多,老人乐呵呵,孩子笑嘻嘻,丈夫甜滋滋,她也热乎乎。“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还不如乐呵呵过一天呢!”陶腊娣笑着说道。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织就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一道美丽的彩虹。2014年,陶腊娣家庭获得了一份特殊的荣誉——“丹阳市十佳最美家庭”;2016年,陶腊娣本人又获得了“江苏好人”荣誉称号,而关于这个家庭的故事,还在续写……

(中医宣 丽娜 蒋玉 文/摄)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