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突出“补短板”

核心提示: 我市将粮食烘干、高效植保、小麦机播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三大薄弱环节,重点加快推进装备发展和作业能力的提升

我市将粮食烘干、高效植保、小麦机播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三大薄弱环节,重点加快推进装备发展和作业能力的提升——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2016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我市是全省首批正式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之一。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将实施项目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目标和要求,由满足示范县建设验收要求提升到“全面、全程”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步伐。全市农机装备建设全面突破,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三大薄弱环节即粮食烘干、高效植保、小麦机播方面,粮食烘干实现了镇区覆盖、高效精准植保实现跨越发展、小麦机播实现快速增长。

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机装备建设全面突破。2016年全年新增85马力以上拖拉机93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34台、高速插秧机195台、复式作业播种机104台、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65台、粮食烘干机160台(2606吨)、大型秸秆还田机236台,分别完成年度目标值的116%、268%、487%、104%、130%、217%、118%,全市粮食生产六大环节机具发展全面超额完成年度预定目标。

农机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在整体创建的推动下,目前,我市全市粮食生产耕整地水平达98%、机种水平达85%(其中水稻机插率达83.5%)、机植保水平达98%(其中高效植保水平达88%)、机收水平达98%、烘干水平达90%、秸秆处理水平达88%,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1.2%。全市粮食生产六大环节机械化水平和整体机械化水平均超过年度目标值。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在粮食生产连续遭遇自然灾害和价格下行严重的双重压力下,全市12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200个农机专业户,积极投身于农机化服务;全市农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作业服务面积不断扩展,已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已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各环节的主力军。

瞄准全面全程目标,精准施策发力

市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为了切实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水平,我市在被确定为首批示范县(市)后,及时调整建设目标,将确保80%的镇(区、街道)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调整为全市所有镇(区、街道)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确保新目标的实施,我市紧扣创建重点,坚持精准发力,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精准定位,强化薄弱环节提升;坚持精准指导,强化技术模式创新;坚持精准培育,强化主体服务能力;坚持精准施策,强化创建保障功能。

在认真分析了全市机械化现状后,我市精准定位了粮食烘干、高效植保、小麦机播为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三大薄弱环节,并采取行政推动、政策带动、技术促动“三动结合”的措施,重点加快推进装备发展和作业能力的提升。

在粮食烘干方面,我市实现了镇区全覆盖。目前全市粮食烘干机保有量已达550台,单次烘干能力达9043吨,粮食烘干水平由2012年的6%提升到目前的近90%。全市拥有3台及以上烘干机的粮食烘干点已达70个,粮食烘干实现了镇区全覆盖的目标。

在高效精准植保上,我市实现跨越发展。针对高效植保机械档次低、作业效率不高的情况,我市加强了高地隙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走式喷雾机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并加大地方奖励力度,使高效植保进行有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全市各类高效植保机械总量达1400余台,其中高地隙四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保有量已达113台,全市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已达87.8%。

小麦机播实现快速增长。小麦复式作业播种机是我市确定的重点发展机械,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小麦种植的主力机具,目前全市小麦复式作业播种机保有量已达639台,其他小麦播种机械保有量达1300台,全市小麦机播水平已突破80%,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

同时,我市还根据粮食生产的特点,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坚持精准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模式创新,加强技术应用,加大小麦机械化播种力度,加快提升小麦机播水平;通过建设集中育供秧点,加强水稻集成技术推广。近年来全市水稻机插水平始终保持在80%以上。2016年共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面积44.2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91.2%,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91.6%。

补好“短板”,力求高标准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下一步,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如何发力?市农机部门表示,将瞄准目标,继续加强工作推动,促进整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力求高标准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针对创建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我市将继续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快实现粮食烘干镇区全达标,进一步提升高效精准植保水平和小麦机播水平,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全程全面均衡发展;加大装备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调优装备结构、提升装备质量,积极推动设施农业机械的快速有序发展,确保粮食生产与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步提升,推动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档升级;继续完善适合我市特点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加强农艺技术的配套,实现机艺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技术推广模式,大力推广机械化集中育秧技术、高效精准植保机械化技术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完善;突出模式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优、效益高、管理严、信誉好”的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同时着力延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服务链条,不断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推动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综合能力提升。

(鲁秋忠 蒋须俊 龚佩玉)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