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隐居延陵的故事

核心提示: 季札三让王位离开吴都后,他扮成老先生模样一路察访他食邑的民风,查看他始祖泰伯的“遗风”有没有得到流传,然后决定隐居之地。

■ 朱金富

季札三让王位离开吴都后,他扮成老先生模样一路察访他食邑的民风,查看他始祖泰伯的“遗风”有没有得到流传,然后决定隐居之地。一天季札肩背包袱,走到离延陵还有里把路的大理塔村旁,见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农在犁地,他想试探这个地方的民风,就上前对老人说:“老人家我到延陵镇上去,身上背了这个包袱不方便,想把它寄放在您这里,一会就来拿,麻烦您照应一下,好吗?”老人朝他看看,面带笑容说:“老先生如果放心的话,您就放在这地头好了。”季札就把包袱往地上一放,道声谢谢,径直往镇上去了。

季札走进延陵镇里,见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乡亲见面,热情招呼,笑声不断,市场上买卖公平,称平斗满,议价心平气和。他走着走着,不觉走出南街,这时他感到有点累了,就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他歇了一会,忽然听见一声吆喝,循声望去,只见不远的田里,有个小伙子在耕田,一头水牛拉犁慢吞吞地朝前走,小伙子大声吆喝扬鞭赶牛,鞭子却不落到牛身上。不觉时已中午,有位年轻妇女提竹篮来送饭,看到大树下有人,就走到另一棵树下,用脚把青草踩干,放下盛饭的竹篮,对着耕田的小伙子喊道:“小宝他爹,吃饭了!”小伙子答应了一声,一犁耕到头,搁了犁,卸下套绳,让牛到田埂边吃草,自己搓着双手来到树下,问年轻妇人:“怎么不到原来那棵干净的树下去?”妇女努努嘴示意。小伙子一看,就不再说什么。季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说:“庶民百姓也知谦让之礼,可贵!可贵!”

此时,季札也感到腹中饥饿了,就站起来,回镇上吃了饭,又到处转转瞧瞧,直到太阳西下,找好客栈,才去地头取包袱。到了地头,包袱和老农夫都不见了。只有一个后生坐在田埂上,原来老者犁好地,让牛去吃草,自己坐在包袱旁等老先生来拿。一等再等,太阳下了山还不见人影,就叫儿子先吃好晚饭来换他,他拿了包袱回家吃饭,临走时叮嘱儿子:“有个老先生模样的人要来拿包袱,见到人就领他家里来,一定要等到他,不然,他会急坏的。”老农夫的儿子看到季札,就问:“老先生您是来拿包袱的吗?”“是的!”季札答道。“那请您跟我到家中去拿吧。”季札跟着后生到了他家,老者正在吃饭,见儿子领着老先生宋了,就连忙站起身迎接,说:“老先生我一直在望您呢,请在我家吃个便饭吧!”季札故意撒谎:“我在镇上遇见个老朋友,一谈就没个完——唉!累您等久了,真是对不起。”老农夫请季札留下过夜,季札推说已答应了朋友。老者也不强留,笑着说:“请清点一下吧。”季札打开包袱,露出的金元宝,纹银锭闪闪发光。经检点,一只不少。就随手拿出一锭银子递给老者,说:“老人家,这是我一点心意,请收下吧!”老者坚决不肯收,说道:“老先生,我们吴国有泰伯遗风,您一定知道吧?”

季札目睹延陵民风这样淳厚,赞叹不已,于是,就在延陵隐居下来。季札住在延陵四十年,他节用爱人,进一步地发扬了“泰伯遗风”,后人赞他为“世之贤人”。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