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粮食机械化示范市,丹阳还“缺”什么?

核心提示: 那么,对照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要求,全市粮食全程机械化进展如何?还有哪些差距?

烘干6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这既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丹阳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也是全省首批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建设的县(市)之一,粮食生产占农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70%。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解决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那么,对照粮食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要求,全市粮食全程机械化进展如何?还有哪些差距?

对照目标,存在三大薄弱环节

根据全省创建工作要求,到2017年,我市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必须达到85%以上,80%以上的镇(区、街道)要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8%、85%、98%、98%、75%、85%以上,其中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达55%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占比75%以上。

对照这些要求标准,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如何呢?据市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江苏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监测,目前我市粮食生产中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7%、75%、98%、96%、62.8%、83.3%。对照发展目标,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存在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三大薄弱环节。

正视现状,积极面对诸多问题

尽管从全市和各镇(区、街道)的农机化现状看,我市具有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基础设施优越,农机装备先进、门类齐全等诸多优势,但对照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考核要求,市农委主任陈龙指出,目前我市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过程中面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数量与质量发展不协调。虽然我市粮食生产农机装备数量已基本满足农业生产作业需求,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不足。

目前全市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的收割机还有361台,高效植保机械中喷杆喷雾机占比不足10%,复式作业小麦播种机保有量还有缺口。

其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与局部发展不平衡。从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水平看,我市整体机械化水平已达到省考核指标,但全市12个镇(区、街道)

中尚有一半镇(区、街道)未达标;从全市两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来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要高于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从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水平看,尚有种植和烘干两个环节未达标;从全市12个镇(区、街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看,六大环节全部达标的只有一个镇(区、街道)即云阳街道。

再者,粮食生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与装备发展不匹配,主要表现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外来承包大户农机投入普遍较低,农机装备极其薄弱;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强化措施,示范创建和整体推进相结合

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根据相关创建要求,并结合实际,我市将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加快解决镇区之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加强粮食烘干机发展的合理布局,实现全市粮食烘干镇(区、街道)全覆盖;大力推进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重点机具的升级换代;加快高效植保、小麦种植、秸秆处理等薄弱农机装备的发展。陈龙表示:今明两年,我市将新增联合收割机100台以上、高速乘坐式插秧机80台以上、复式作业小麦播种机200台以上、高效植保机300台以上,新增烘干能力1500吨以上,新增秸秆收集机械55套以上。”此外,今明两年,我市各镇(区、街道)还将结合自身区域实际,加强建设引导和统筹规划,不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狠抓区域均衡发展,优化适合本区域推广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创建模式;坚持示范创建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践“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示范创建工作模式;加快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小麦精量播种、高效精准植保、粮食产地烘干等农机化技术与装备,重点补齐小麦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3个短板,提升集中育秧、植保机械化、小麦机播和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鼓励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承包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全程机械化作业任务,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农业格局。

(龚佩玉蒋须俊鲁秋忠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