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

我市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核心提示: 为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摸清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连日来,由我市部分农技人员和老专家组成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组,正分片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收集工作。

10

为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摸清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连日来,由我市部分农技人员和老专家组成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组,正分片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收集工作。

据了解,此次普查将分成普查、收集、验收三个阶段,要基本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收集各类古老、稀有、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按技术要求将征集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送交省农科院。此外,我市还将对普查与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整理,编写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并按照统一标准上报省农委和省农科院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预计整个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结束。

据市农委种子站负责人介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

我市地处江苏南部,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因此,全面普查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摸清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收集一批珍稀种质资源,上报省农委和省农科院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保存,深入研究、发掘优异基因,能够丰富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全省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基因和新种质。

据悉,我国曾分别于1956~1957年和1978~1983年开展了两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这次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普查对象主要是粮食、纤维、油料、蔬菜、果树、糖、烟、茶、桑、牧草、绿肥、热作等农作物种质资源,重点突出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

目前,我市已经收集到蒋墅茭白、蒋墅旱芹、蒋墅白皮黄瓜、本地饭豇豆、野赤豆、黄巷水芹、本地芋头、西门红菱、本地野菱等多个种质资源。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继续加强组织保障和工作督导,规范项目管理,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保护意识,确保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达到实效,切实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龚佩玉 蒋须俊 眭彬彬 文/摄)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