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团”重振雄风

核心提示: 为了振兴丹剧,今年除了成功推出丹剧《江姐》外,还将改编复排丹剧《五女拜寿》。对于剧团来说,今年还有一个喜人变化,那就是江苏省戏剧学校丹剧班的18位毕业生已经回到剧团,补充了新鲜血液,部分毕业生还发挥了骨干作用。

天下第一团”重振雄风

我市丹剧团半年演出一百场实现重大突破

11

第一百场演出现场

12

 2016年春节后首场演出现场

13

第一百场演出现场


14日晚,开发区前艾村委会广场上济济一堂、气氛热烈,一台综艺晚会在此举行。这台晚会是市戏剧总团今年的第100场演出,既给群众在盛夏纳凉送来了一丝清凉,也标志着剧团经过半年的努力摆脱了困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形势喜人。

时光倒流到半年前,戏剧总团演员们在正月初五就开始编排节目,今年2月15日晚,古装戏剧《夜明珠》在珥陵镇祥里村村委会广场演出,这是今年春节后,市戏剧总团进行的第一场演出。

从第一场到第一百场,演出现场可谓冰火两重天,前者寒风刺骨,后者热浪袭人。在半年时间内,剧团演出场次达到100场次,与往年同期相比实现了重大突破,预计全年演出场次将突破200场,创下剧团历年最好成绩。

付出终有回报,今年良好形势的取得,跟剧团上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是分不开的。13日上午,记者来到文化城百姓剧场,戏剧总团演员们正在排练丹剧《江姐》。现场制冷效果并不好,闷热之下,有小伙子演员们干脆“赤膊上阵”。虽然是彩排,可演员们一个个非常投入。

红色经典丹剧《江姐》是为庆祝建党95周年,市戏剧总团今年推出的一个主打剧本,也是振兴丹剧的重要举措。一经演出后,受到了上至市领导下至普通群众的欢迎。剧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姐》今年已经在百姓剧场演出了13场,接下来还要在全市演出40场,为了让演出效果更佳,最近剧团再次进行彩排,做到精益求精。

“以精品创作为主旨,以惠民演出为主导,以多元化经营为主线。”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在新的管理绩效制度保障下,剧团逐渐摆脱了市场低迷、人心涣散的困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除了《江姐》的成功推出外,今年剧团在“找市场”上还有许多举措可圈可点。每周六下午两点半在眼镜市场剧场,是剧团继百姓剧场后占领的又一块固定文化阵地,每周围绕社会热点进行专题演出,今年将演出40场,目前已经演出7场,反响很好。此外,剧团还与“郎酒”、紫竹园”等企业分别进行冠名合作,预计全年演出达55场。

“2015年在全省戏曲工作会议上,省委宣传部明确提出抢救丹剧等稀有剧种,这说明丹剧这一丹阳独有的剧种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市戏剧总团团长吴永平介绍说,原丹剧团是文化部命名的“天下第一团”,丹阳人对丹剧都有一个情结,剧团弘扬丹剧责无旁贷。为了振兴丹剧,今年除了成功推出丹剧《江姐》外,还将改编复排丹剧《五女拜寿》。目前,剧团还正在准备创作体现丹阳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剧本,争取创出丹剧精品力作。对于剧团来说,今年还有一个喜人变化,那就是江苏省戏剧学校丹剧班的18位毕业生已经回到剧团,补充了新鲜血液,部分毕业生还发挥了骨干作用。

“往年天热我们到6月底就‘歇演’了,今年即使是最热的盛夏,我们团里所有人都没有停下过,虽然都比较辛苦,但是觉得有奔头,看来今年上级下达的156场演出任务没有问题,突破200场也很有希望!还有可能成为全省演出场次最多的艺术团队,我们信心满怀!”剧团一位演员如此说道。(殷显春 束丽娜文/摄)

相关链接:

丹阳市戏剧总团的前身是越剧团、曲艺团、锡剧团和丹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剧团和曲艺团撤销。1992年,丹剧团凭借自创剧目《野塘婚礼》参加全国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1994年,锡剧团与丹剧团合并,成立了丹阳市戏剧总团。2005年后,市戏剧总团通过转企改制,以市场主体身份重新投入市场,一度焕发出新的活力,曾荣获全国院团改革典型单位,被国家级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