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为何也“缺菜”?

核心提示: 每到夏天,不少市民总能发现菜价较之前上涨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每年的6、7、8月是我市蔬菜的伏缺期,高温高湿的天气使得本地蔬菜难以生长,上市量少了,就会导致价格上扬。

图为宛志长对棚内补种的秋豇豆进行管理。

图为宛志长对棚内补种的秋豇豆进行管理。

每到夏天,不少市民总能发现菜价较之前上涨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每年的6、7、8月是我市蔬菜的伏缺期,高温高湿的天气使得本地蔬菜难以生长,上市量少了,就会导致价格上扬。我市的“菜篮子”基地产销情况如何?记者来到云阳街道花园村进行了探访。

花园村是我市有名的特色蔬菜专业村,也是本地主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作为丹阳现代园艺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共建有大棚500多亩,其中该村有大棚120余亩,主要种植应季蔬菜。

正在基地上忙碌的菜农宛志长告诉记者,他承包了15个大棚,“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的大棚里长满了豇豆、茄子、毛豆、西葫芦和小青菜等叶菜,但是今年什么菜都没有。你看,我们补种的大棚豇豆才开花,还没能收获呢。现在不少菜农都是从外地贩运蔬菜过来销售的。”

花园村村委会副主任张云才告诉记者:“七月初的大雨使我们村的蔬菜大棚严重受灾,菜农们种的菜都死了,接下来的高温干旱天气也不适合蔬菜种植。现在进入秋季,我们已经开始培育小苗了,有黄瓜、辣椒、白菜、西葫芦、莴苣等七八个品种,这些种子经过10~15天的培育就可以移栽进大棚。”

市园艺技术指导站站长王辉琼表示,伏缺期是一种自然现象,入伏后天气炎热,不利于本地菜生长。针对本地菜少的情况,我市从外地调运蔬菜进入本地市场,目前蔬菜市场供应稳定。“七月初大雨过后,我们就鼓励受灾农户积极抢播速生叶菜,增加他们的效益,减少灾害损失。进入秋季后,我们又鼓励菜农进行早秋播,及早播种育苗,把握时机及时栽种。同时,我们也派出了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在种植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症状进行指导。此外,我们还鼓励农户补充遮阳网、滴漏管等新设施,以更好地进行农业种植。”王辉琼说。

(龚佩玉须俊新辉/文也平/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