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针代笔,再现一代乡贤风范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方美珑向复旦大学捐赠马相伯绣像

核心提示: 近日,以丹阳籍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马相伯命名的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在我市成立。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我市乱针绣名家、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方美珑向复旦大学捐赠了精心创作的马相伯像。

11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方美珑向复旦大学捐赠马相伯绣像

近日,以丹阳籍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马相伯命名的马相伯文化研究会在我市成立。在当天的成立大会上,我市乱针绣名家、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方美珑向复旦大学捐赠了精心创作的马相伯像。“马相伯先生是我们丹阳人民的骄傲,作为丹阳乱针绣的第三代传人,能用乱针绣的形式再现先生的懿范、向先生致敬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如今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方美珑高兴地说道。

方美珑创作的《马相伯像》高1.15米,宽0.9米,以马相伯先生晚年的一幅肖像为底稿,主要采用黑、白、灰色绣线进行创作。记者看到,画面中,马相伯先生长须白发,身着长袍,脚穿布鞋,姿态放松地坐于椅子之上。他右臂搭放在椅子扶手上,掌心向下;左臂搁在另一侧扶手,手中持书卷。先生双眼有神、嘴唇微抿,像是刚从书卷中抬起头来,正眺望远方让眼睛小憩,又像是在凝神深思,思索家国命运等重大命题。画面左侧绣有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似是这位复旦大学创始人对莘莘学子的殷殷期盼。整幅作品具有素描般的格调感与简朴厚重的历史感。

回忆创作经历,方美珑表示,这幅马相伯像从设想、构思,再到最终全部完成,历时数年。别看整个作品就简单的黑白灰三色,其实创作过程并不简单。”方美珑说,作为家乡人,她内心长久以来涌动着用乱针绣再现马相伯先生懿范的渴望。怎么样才能把先生教育救国的伟大理想和克服万般艰辛创办了复旦大学的那种精神展现在绣布上呢?“马相伯先生出生于1840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际,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之下,先生依然执着办学,精神可贵。”方美珑感慨地说道。反复思量后,她最终决定用中国格调的素描形式来展现先生的风范。

有了大致的设想后,方美珑便开始进一步的构思:怎么构图?怎么运针?虚实、光影如何表现?如何用简洁的画面表现出先生的精气神?她不断完善着构思与创意。白天,她要忙于处理各类事务;晚上,她便开始了创作。“我一般是从晚上7点多开始创作,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多。安静的夜晚,创作的灵感不断迸发!”方美珑说,整幅作品最难的是处理虚实关系以及表现先生脸部的表情,这也正是这幅作品从开始构想到最终完成历时多年的最主要原因。

经过千百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呕心创作,方美珑终于完成了《马相伯像》,并在马相伯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上,亲手将作品交给了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张一华。她激动地说道:110年前马相伯先生怀着教育救国的伟大理想创办的复旦大学,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著名学府。今天我有幸把先生的乱针绣像送回复旦,送回先生实现伟大梦想的地方,这正是最好的安排。”(云莹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