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单受追捧,蛋糕还是地雷?

核心提示: 日前,不少市民热议,一些人此前购买了巨额香港保单,获“益”匪浅,而眼下,当一些人想赴港购保单时,却发现没那么容易了。那么,这股赴港购保单的热潮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日前,不少市民热议,一些人此前购买了巨额香港保单,获“益”匪浅,而眼下,当一些人想赴港购保单时,却发现没那么容易了。那么,这股赴港购保单的热潮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去年保险业向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其新造保单保费录得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在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内地客户发现赴港买保险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但是这一现象年初起已受到监管者的关注,监管调整接踵而至,保监会日前发文提示,居民赴港买保险注意风险,靠跨境保险“套利”的行为正在受到遏制。

保险热的背后,境外转移资产?

在人民币贬值、内地股市大跌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内地客户发现,赴香港买保险可以成为向境外转移资产的新途径。镇江市保险行业协会第一分会秘书长吴红燕表示,这轮赴港买保险的热潮始于2015年下半年,主要由“811”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那时内地不少人对人民币贬值已有预期,希望将资产转移至境外,香港保险公司借助此机会大肆宣传。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方式,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

是否向境外转移资产,成为坊间话题,而当时跨境买保险的额度并不受限制,这成为规避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限制的新渠道)其实,虽说人民币贬值,但外币也并非那么坚挺,欧元、卢布等外币眼下也都贬值在即。”“事实上,赴港买保单,更多的是有些内地富裕人士想把资金转移到境外,他们会选择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然后将保单抵押出去,获得现金,实现转移资金的目的。”吴红燕说,香港的保险公司通常会与分布在全球的私人银行合作,客户可以选择,如果选择欧洲的私人银行,那意味着资金就轻松地转移到欧洲,这种操作隐蔽性很好,很受高净值的客户欢迎。”

香港保单,魅惑几何?

据了解,香港的保险经纪可以不断攻下内地市场,除跨境转移资产的便利之外,还是要归因于保单本身的吸引力。那么,香港保单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呢?保险业资深分析师通过对比内地和香港的保险公司产品发现,多数内地客人热衷来香港购买保险,大致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保障险的价格较内地便宜,二是重大疾病保障的范围较内地广泛。市民王女士去年在香港一位朋友的介绍下购买了一款热销的重大疾病保险。王女士透露,根据这份保险合约,投保人每年交2万港元保费,连续缴纳10年,一旦发现有重大疾病,可以即时获得100万港元的赔付。王女士坦言,跟内地类似的保险相比,上述这款保险保费要便宜30%至40%,保额却更高,还有储蓄功能,只要提供内地三甲医院的确诊证明,承保人都无需亲自来香港,即可获得100万的理赔支票。

赴港买保险,风险有多大?

据悉,香港保险有三大卖点:保费低、保障广、收益高,对内地高收入者很有吸引力。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内地居民“舍近求远”赴港买保险,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认知风险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跟风。

吴红燕表示,日前,保监会发文提示了赴港购保单的五大风险。法律方面:首先,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外汇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币种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货币汇兑风险。收益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退保方面:香港保险是完全市场化的,没有“保底”设置,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投保人很可能“血本无归”。具体条款方面: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马骏)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