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春天鱼儿易发水霉病

核心提示: 早春时节,水霉病是水产上主要易发疾病之一,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对此做以下专题讲述,以便渔民朋友们心中有数,提前预防。

早春时节,水霉病是水产上主要易发疾病之一,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对此做以下专题讲述,以便渔民朋友们心中有数,提前预防。

了解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其病原体繁殖适温为10~18℃,当水温低于20℃时易感染此病,故多发于每年的2月~4月,4月20号以后这种病症就会逐渐消失。温度适宜时,水霉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感染的养殖品种广泛,一般的养殖品种(鱼、虾、蟹、龟鳖等)都可受到感染。水霉菌寄生时,营养菌丝深入肌肤,外菌丝向外生长呈棉絮状物附着在鱼体上。由于水霉菌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加剧,使其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极度消瘦,最后瘦弱而死。在发生此病时可能导致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如出血病、烂鳃病等,要合理使用药物做好上述病症的后续防治,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诱发水霉病的因素

1.各种伤口可诱发水霉病。

首先,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到挤压、鳞片脱落而形成的外伤,创伤面易感染真菌。因此诱发生病的特点是发病灶面小,但很深,发病后症状明显,死亡量大。其次,寄生虫叮咬后形成的外伤,如锚头鳋叮咬后形成的体表红点状的伤口可导致感染,感染病灶很小,成点状,就像在体表开的小花,但对鱼损伤不大,如果能坚持到5月初,一般不会形成死亡,也不会对鱼类生长有太大的影响。最后,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也可以导致发病。

2.水质差或鱼本身体质差也能引起水霉病。这时鱼体表黏液大量脱落,鱼体表粗糙,使鱼失去体表的保护而感染的真菌,这类群体一般不易诊断,病鱼体表不会形成“毛”状物,主要表现在体表发亮、发青、发黑,表面很粗糙,大量的鱼浮在水面,头朝上,很类似缺氧浮头。这种情况很不好治,而且死亡量很大,面很广。

3.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也易感染上水霉病。

水霉病预防方法

(1)在放苗前做好池塘的清淤工作,可使用生石灰等化水后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清塘消毒。

(2)放苗时鱼体浸泡消毒,100公斤水中加入食盐3~4公斤。

(3)在晚秋时节或越冬前做好杀虫。

(4)低温时候停止拉网,在拉网前使用维生素500克每亩米全池泼洒,防止应激。

(5)适当肥水,降低水体透明度,抵制水霉的生长。

(6)养殖品种捕捞和运输以后,在下池之前用高锰酸钾10ppm浸泡20分钟~30分钟,然后带水下池,第二天或第三天后10%聚维铜碘500ml每亩米全池泼洒。

水霉病治疗方法

(1)用250克大蒜素加250克二氧化氯混合后全池泼洒,或按要求使用水霉清等药物。

(2)有控温条件的水池可将水温提升到25℃以上。

(3)1%的食盐和0.04%苏打混合溶液,浸浴20分钟,每天一次,同时内服诺氟沙星,防止细菌感染。(杭俊明 任昆)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