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粮食供给侧改革做文章

“粮食烘干大户”的新愿景

核心提示: 新春佳节期间,吕城镇中心村的“丰收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模进已提前谋划水稻种子销售事宜。“去年水稻价格低迷,我在销售部分商品粮的同时,还与相关单位挂钩,储备了几十吨优质稻谷,到时根据发芽试验情况准备留作稻种,其中,晚熟品种嘉花很受外地客户青睐。”

新春佳节期间,吕城镇中心村的“丰收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模进已提前谋划水稻种子销售事宜。“去年水稻价格低迷,我在销售部分商品粮的同时,还与相关单位挂钩,储备了几十吨优质稻谷,到时根据发芽试验情况准备留作稻种,其中,晚熟品种嘉花很受外地客户青睐。”

张模进今年33岁,老家在苏北东台,20多年前,他随在外承包土地的父亲来到吕城中心村,之后,将户口迁移落户在该村,成了“新丹阳人”。2004年,看到国家接连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好政策,当年21岁的张模进毅然辞掉了厨师工作,一门心思回家种田。

10余年来,他的种粮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承包地面积已达800多亩。成为种田大户的张模进不断运用新技术和新机具,促进粮食稳产高产。2014年,张模进率先购置了9台粮食烘干设备,建起了当时我市最大的区域“粮食烘干中心”。

“得益于粮食机械化的推广,我这800多亩地平时主要靠我们父子俩打理,另外再聘请些季节工。”张模进说,粮食烘干房建起后,不仅解决了自身粮食晾晒问题,还为周边种田大户提供烘干服务。从机收割到最终烘干进库房,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去年,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又新添了12台粮食烘干设备,使这个区域“粮食烘干中心”烘干设备达到21台,成为一位“粮食烘干大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这位年轻的种粮大户深受启发。他告诉记者,种粮走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不仅追求数量和产量,更要重视品质,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说到新春愿景,张模进表示,在依托现有烘干设备的同时,今年上半年他还打算继续添置6台粮食烘干设备,在促进优质商品粮销售和跟种子企业挂钩进行种子配套种植上增加效益,打造特色品牌。

(陈新辉蒋须俊)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