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与人,孰重?

核心提示: 日前,笔者去一家公司办事,见企业的董事长正拿着一张丹阳日报看。他指着早前的一版登载了部分长期拖欠银行贷款利息不还的企业名单,很无奈地说到,那里边有几家企业还拖欠了他们的工程款,已经去要了很多趟,看来是很难要回来。眼下他有九个状告“老赖”客户的案子在法院申请执行。

1 (1)

日前,笔者去一家公司办事,见企业的董事长正拿着一张丹阳日报看。他指着早前的一版登载了部分长期拖欠银行贷款利息不还的企业名单,很无奈地说到,那里边有几家企业还拖欠了他们的工程款,已经去要了很多趟,看来是很难要回来。眼下他有九个状告“老赖”客户的案子在法院申请执行。

总而言之,他陷入了不断累积的“债权危机”中,也就是说,他们做的业务越多,拖欠的应收款就越多,在当前经济下行和一些人诚信缺失的环境下所背的包袱就越重……于是,年关将近,他不得不变卖部分固定资产用来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并借以渡过难关。末了,他不无气愤地说,都是签了合同的,他们贷款跟银行签了合同,做业务跟我们签了合同。可是有用吗?不讲诚信的人,签了合同也没用。

那么,难道就没有希望了?

当然不是。笔者从他那儿了解到,虽然遭遇老赖让他教训深刻,事业平添艰难。但是,他却从中又获得了另一个深刻体会,即:经过市场经济的浮沉,经过大浪淘沙的披沥,未来的社会里,在很大程度上,“人”将比“合同”更重要。也就是说,人的诚信口碑,比起那一纸在老赖们眼里随时可以撕毁的书面合同来说要更值钱。比如说,那些登了报曝了光的企业及其负责人身上,从此就落下了一个诚信污点,以后谁还敢与他们打交道做生意呢?如果长期深陷诚信泥潭,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相反,秉持“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做人做事原则的人,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住诚信考验的人,将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信任,人们也更愿意与这样的人合作,甚至在最困难的境况下,你的口碑和人品,都有可能为你赢得新的商机——正应了那句老话:“德不孤,必有邻”。事实上,我眼前的这位企业老总已有贵人相助,正在充满信心谋划新的发展蓝图。有意思的是,新项目的核心价值以及盈利模式,恰恰需要凭借一贯的“诚信”口碑来加以支撑。反之,肯定是做不好的。

笔者忽然想起以前讲西方经济学的老师讲过的一段话,大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放贷,首先不是“看”企业的业绩如何,而是“观”老板的诚信记录怎样。诚信有污点的老板,企业再兴旺,也贷不到款。应该也是一个道理吧。

(卢一鸣)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