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下乡”重在提高精准性

核心提示: 临近春节,农村“五下乡”活动又在各地陆续展开。但是这项为农村送去文化、科技、卫生、金融、法律等信息和服务的活动,在一些街头和乡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效果打了折扣。

临近春节,农村“五下乡”活动又在各地陆续展开。但是这项为农村送去文化、科技、卫生、金融、法律等信息和服务的活动,在一些街头和乡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效果打了折扣。

“五下乡”是服务三农的一件好事,多年来,随着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五下乡”活动已受到广大农民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一些单位在活动开展前缺乏与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沟通与对接,按部就班,结果使得一些活动流于形式,农民对送到家门口的这道科技文化“大餐”仍觉不过瘾,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地自己所需的相关服务。

如何提高“五下乡”的精准性?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单位事前务必要加强调研,不仅要摸清底子,分门别类,瞄准基层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农民“点菜”,从而有的放矢在常年“下”和定期“送”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补短板”意识,多一些雪中送炭。只有保证精准性,“五下乡”这一好事才能真正办好办实,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农民受益和解渴的“惠民工程”。

(陈新辉 须俊)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