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声告白》

核心提示: 好久没有读书,搜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跳入眼帘。今天一天时间将这本书读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触动心灵、引人深思的书籍。

5

好久没有读书,搜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跳入眼帘。今天一天时间将这本书读完。不得不说,这是一本触动心灵、引人深思的书籍。

故事的背景是1977年,这一年莉迪亚死了。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虽然从美国出生,可他的父母是冒名顶替来到美国打工的中国人。在当时的唐人街,冒名的身份很容易被揭穿,大家都是用的假名,都希望不被揭穿,被遣返回国,所以他们拼命融入人群,极力避免与众不同。从小受到各方“刁难”的詹姆斯,从六岁上学到读完博士,除了认识几个熟人,甚至从来没有朋友。在他初次走上讲台邂逅玛丽琳也就爱上了她,原因很简单:她能够完美地融入人群,因为她看上去那么的普通和自然。

玛丽琳是单亲家庭,从小随母亲长大。其母为家政课老师,希望女儿能管理好家政的同时,遇到一个好男人,最好是哈佛的。而玛丽琳,最初爱上詹姆斯的原因也很简单:她从没见过像他一样的人,明白什么叫与众不同。玛丽琳在大三的时候选择了无限期休学终止了医生梦,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失望与打击,让玛丽琳的母亲在参加完他们婚礼后8年直至去世都未能原谅女儿。

詹姆斯和玛丽琳在婚后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内斯,二女儿莉迪亚,三女儿汉娜。大儿子和三女儿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长相,而二女儿莉迪亚虽然继承了父亲的黑头发,却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这使得一直以来备受微妙种族歧视的父亲备感欣慰。而母亲玛丽琳,因为自己没有完成医生梦,也将愿望倾注在了莉迪亚的身上。莉迪亚童年时,母亲玛丽琳曾离开家九个星期,后因发现自己身怀第三个孩子而重回家庭。没有母亲的九个星期对小莉迪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恐惧,她总是害怕母亲突然离去,于是想尽办法希望得到母亲的欢心。因此,面对父母的要求,她永远都说:是的。

莉迪亚成了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虽然她经常握着话筒好像与好朋友有聊不完的天,其实,她只是对着嘟嘟响的电话讲话而已,因为父亲希望她有很多的朋友;虽然她才上高一,但她却选择越来越听不懂的高二课程,因为那是母亲高兴的事情;莉迪亚从未谋面的外祖母曾在她父母的婚礼上对她母亲大声说:这是不对的,你应该和一个更像你的人结婚。为莉迪亚母亲日后的那次出走埋下了地雷,从此“母亲出走”这件事给莉迪亚带来终身阴影,导致了莉迪亚对母亲要求的千依百顺。而她的百依百顺也使得玛丽琳产生错觉,认为女儿的兴趣和她对女儿希望是一致的……可怜的莉迪亚就像是小老鼠背秤砣,父母过度的期望一个又一个地加到她瘦小的肩膀上,让她疲于应对,越陷越深。

邻家男孩杰克质问莉迪亚:“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

所有的一切让莉迪亚感到无言以对,叠加之后,导致了她死亡所做的告白。

读完《无声告白》,怅然若失,却又受益匪浅。作为父母的我们,在给孩子制定人生之路之前,有问过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吗?就身边而言,多少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家长逼着学这学那,枯燥的练习让孩子提不起兴趣,而家长们也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失去了耐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父母们开口要求孩子前,是否好好观察过孩子,审视过自己,从而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孩子当然需要父母的懂得、支持与信念,而父母更需要直达彼此内心深处,接纳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包括我们自己。

《无声告白》的扉页上写着: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个世界博大、深奥、复杂,人们想要认识它太不容易。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多学习,多思考,从自己及他人的经验中去寻求解决之道。

去深刻了解和认知真正的自己,去追寻心中的梦想。正如百岁老人杨绛所言:“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