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从从容容,花鸟虫鱼皆成妙文

核心提示: 读大学时,社会思想还没有真正解放,所学《文学概论》还非常强调“文学的阶级性”,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只对“革命作家”和“革命文学”予以评述。当时,对梁实秋的认识为鲁迅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乏走狗”》所蒙蔽,更无从去阅读“非革命”的文学作品。

4 (1)

读大学时,社会思想还没有真正解放,所学《文学概论》还非常强调“文学的阶级性”,中国现代文学史》也只对“革命作家”和“革命文学”予以评述。当时,对梁实秋的认识为鲁迅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乏走狗”》所蒙蔽,更无从去阅读“非革命”的文学作品。

历史就是历史,是非曲直总会呈现出它的真实面貌。今天,读者有幸,可以阅读“左”的时代读不到的作品了。《雅舍小品》,已成经典,是梁实秋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几乎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记录。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撇开两岸政治分歧,客观评价,可以说梁实秋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翻译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在翻译方面,译成四百多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部剧作和三卷诗歌,著成一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编成三十多种英汉字典和数十种英语教材;在创作方面,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偏见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等;在文学活动方面,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等。学贯中西,著作无数,堪称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泰斗式人物之一。

抗战期间,梁实秋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合资在北碚建了一幢房子,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命名为“雅舍”。后来,他应邀为《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反响很大,轰动一时。他去台湾后,将《雅舍小品》出成专集,再版300余次,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流传。

《雅舍小品》中的作品,题材都是生活琐事、世情百态,作者随手拈来、涉笔成趣。诸如《下棋》《看相》《理发》《洗澡》《握手》《排队》《女人》《男人》《猪》《狗》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甚至不能入大雅之堂,但在作者笔下却如话梅蜜饯,脱俗存雅,意味隽永。

《雅舍小品》,让你在知识中感受智慧,顿悟世事人生。花鸟虫鱼、生老病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作者都娓娓道来,字字珠玑,句句金玉。《病》文中,作者写及亲友探询时“不能不详为报告”,而讲述到三十次以上时“便感觉像一位老教授年年在讲台上开话匣片子那样单调而且惭愧”,总结出办法,对远路来的人、对邻近的朋友们、对异常热心的人、对道貌岸然的朋友,分别采取不同的回应态度,文句中的调侃充满了智慧。

《雅舍小品》,让你在闲适中感受从容,领略作者的襟怀和优雅。读开篇《雅舍》,就不难感知作者的心气。“‘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生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近窗来,助我凄凉。”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似是随口说出,然而细细品之,雅舍”之夜趣,虽有淡淡忧伤,然更多表现出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梁实秋一生大都寓于书斋,埋头学问,写作自娱。他宣称: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雅舍小品》,让你在平和中体味幽默,不动声色的“梁式”幽默。《讲价》文中,这一套讲价的秘诀,知易行难,所以我始终未能用。我怕费功夫我怕伤和气,如果我粗脖子红脸,我身体受伤,如果他粗脖子红脸,我精神上难过,我聊以自嘲的方法是记起郑板桥爱写的那四个字:难得糊涂’”。《下棋》文中,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作一团,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诸如此类的行文,书中俯拾即是。作者心境冲淡,笔调闲适,谐趣横生,会心而笑。

《雅舍小品》,不同于当时的革命文学,没有对民族存亡、民族抗争等社会重大事件的表现。

匕首和投枪是重要的,但桑麻和花草也有其存在的普世价值。透过《雅舍小品》,可以读出梁实秋对待文学、对待人生的态度,窥见其独特的文学观,他主张文学表现“普遍人性”。从《雅舍小品》,我们可以看到梁实秋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感情深藏不露,让喜怒哀乐流露但不恣意宣泄,尽量保持一种绅士的气度。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一朵一朵花、一幅一幅画。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