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小麦,及早采用独秆栽培技术

核心提示: 据气象部门预报,下周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面对今年秋收秋种的特殊年景,当下小麦播种后能否顺利出苗,让不少农户心焦不已。对此,市农委专家提醒农户:晚播小麦应及早采用独秆栽培技术。

受近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秋粮收割延迟,小麦播种又因错过农时令人心焦,专家提醒农民——

晚播小麦,及早采用独秆栽培技术

        

 天气转晴才几天,12月1日晚又遇阴雨,一转眼就是严冬了,我市乡村田头大量稻谷仍未收割。由于秋粮收割的延迟,小麦播种又错过农时。据气象部门预报,下周仍将以阴雨天气为主。面对今年秋收秋种的特殊年景,当下小麦播种后能否顺利出苗,让不少农户心焦不已。对此,市农委专家提醒农户:晚播小麦应及早采用独秆栽培技术。

“常规稻套麦、机灭茬条播麦一般在11月上中旬就播种下去了,今年秋收秋种期间天气特殊,造成小麦晚播近一个月,而独秆栽培则是一项应急技术。”市粮作指导站站长赵伯康介绍,晚播小麦不再分蘖,它主要依靠主茎成穗,故称之为“独秆栽培”。

独秆栽培是适应腾茬过迟或遇旱涝灾害而被迫推迟播种期情况下的有效抗灾应变技术。目前,包括正在进行的稻套麦、机灭茬、板茬麦等种植,因为晚播错过季节都可以说是属于小麦独秆栽培技术。

独秆栽培的产量能否得到保证?粮作指导站专家说,独秆栽培高产的技术要点是提高播种培育壮苗、高效施肥以充分发挥主茎穗的生产潜力实现足穗大穗,这一技术的关键在“四补一促”。

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选用相对早熟、灌浆强度大,容易达到大穗的大穗型品种。如扬麦16、扬麦20等小麦品种。

二是提高耕播质量,以好补晚。稻收后墒情适宜机械下田时尽早整地播种,加快播种进度,避免烂耕烂种。浅旋耕播种,整平田面,秸秆还田的要先旋耕翻埋秸秆,再用复式播种机浅旋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注意适当浅播。

三是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

11月下旬后播种的麦田基本苗应以22~26万为宜,播种量应加大到15~20公斤。

四是科学施肥。晚播麦由于基本苗较多,冬前和早春苗小,前期肥料用量要适当降低,防止春季群体过大。基肥、苗肥可一起施用,亩用配方肥30公斤加5~7.5公斤尿素;开春后看苗施平衡肥捉黄塘;在小麦倒3叶时、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施用拔节肥,亩用配方肥12.5公斤加尿素5公斤。孕穗肥在小麦叶龄余数为0.5~1叶时,亩施尿素7.5公斤左右。

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成大穗。墒情适宜时开好沟系,清理好内外三沟,做到沟沟相通、内外沟配套防渍害,加强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后期搞好药肥混喷工作,养根保叶,增粒增重。

市粮作指导站专家指出,小麦独秆栽培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目前田间墒情等状况,因地制宜选择。如果收割后田间墒情适宜、机械能够下地的田块,可采用机条播、机灭茬的播种方式进行;对田间泥烂、机械无法作业的田块,可在水稻抢收前采用稻套麦栽培;而对于田间泥烂、且种植面积只有三五亩的小户,为抢抓小麦播种进度,可及早采用板茬麦种植,并开好田间沟,播种前要先将稻秸秆清理上来,然后在播种后再均匀覆盖稻秸秆,从而起到保温保湿作用,以利于晚播小麦出苗。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