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冷语起诉公众号,让造谣者付出代价

核心提示: 网络、自媒体的发达是一把“双刃剑”,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让虚假不实信息、谣言四起,特别是微博、微信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近年来,国家开展“净网行动”,治理谣言力度越来越大。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分别向上海市青浦区、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今晚报社、福建省益红大白毫茶叶有限公司,针对其在新媒体刊登不实内容的“造谣”行为,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分别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记者获悉,法院目前对两案均已立案。

11月中旬,分属两被告的微信公众号“福鼎茶农五月”、微博账号“福鼎茶农-五月”发文《一天收了912亿,看马云如何吐出574亿》,微信公众号“今晚报”发文《双11猫腻:你辛苦抢的那些大牌,竟然被这样换成假货》。但除了标题的夸张夺目外,贴文均无相应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涉嫌捏造双11退货574亿的虚假事实,或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进行诽谤,诋毁电商平台、淘宝高管商誉。

上述贴文发表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并在微信微博上广泛流传,对原告阿里巴巴公司商誉造成了较大不利影响。

因微信公众号涉嫌造谣诽谤被起诉索赔的案例,时下已有多起。比如6月1日,因“6翅8腿怪鸡”等网络谣言,肯德基将第一批10个微信账号告上法庭,索赔350万元。近日,王健林也怒告冒名造谣、攻击淘宝的微信公众号“顶尖企业家思维”,索赔1000万元。该公众号随即删除相关不实文字,并向王健林道歉求情。

网络、自媒体的发达是一把“双刃剑”,提供信息便利的同时,也让虚假不实信息、谣言四起,特别是微博、微信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许多大V、公众号出于营销、涨粉、打压竞争对手等需要,大量转载、抄袭、改编未经核实的网络传言,甚至不惜添油加醋、传谣造谣。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极为迅速,不实言论对受害者的诽谤和攻击往往瞬间抵达用户,严重损害到合法权益和互联网秩序,把“朋友圈”搞得乌烟瘴气。

但与之相对的,是监管不力、受害者举证难、维权渠道不畅和违法成本低廉。拿腾讯微信管理平台来说,其并不自动分辨微信抄袭、传谣、造谣问题,而要基于网友、受害者投诉举证,且不承诺处理期限,而即便造谣者被封号,立马重新注册又能“开张营业”,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近年来,国家开展“净网行动”,治理谣言力度越来越大。

2013年9月,高法、高检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涉谣犯罪予以刑事规制。刚刚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也针对“网络谣言”专门课以刑罚。这些与《民法通则》《治安处罚法》等构筑起打击网络谣言的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责任,尽力让“谣言止于法律”,这也是一些受害企业、个人勇于维权,依法起诉造谣者的重要动力,对自媒体守住道德、法律底线,净化“朋友圈”风气,具有法治警示意义。

期待以司法的公正裁判,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自律、守法敲响警钟,驱除泛滥猖獗的虚假不实信息、谣言等“雾霭”,从而以法律利剑来关上自媒体传谣、造谣之门,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环境,将一个安宁、清净、健康的“朋友圈”还给朋友。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