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站,给丹阳农业带来什么?

近日,市政府和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签订了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实验站建设项目协议,我市将建成全省第1个 、全国第14个农业综合实验站

核心提示: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在这丰收的季节,10月27日,丹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签订了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实验站建设项目协议书,至此,我市将建成江苏省第1个、全国第14个农业综合实验站。

7 (1)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在这丰收的季节,10月27日,丹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签订了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实验站建设项目协议书,至此,我市将建成江苏省第1个、全国第14个农业综合实验站。

农业要发展,科技人才是关键。当前,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丹阳的现代农业将更具发展前景,也亟需更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这次国家级农业综合实验站项目落户丹阳,将对我市农业的提升和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实验站落户我市省级农业产业园区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在介绍项目情况时说,丹阳是长江中下游很有生态代表性的区域,建立实验站后将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学科齐全的作用,开展我市区域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研究,特别要开展长期定位观测和研究,如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生态、耕作制度、农业废弃物利用,土、肥、水、微生物、食用菌等。

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还将根据我市及江苏农业发展的要求,开展需要的技术研究,开展培训、示范和推广,为我市的农业现代化服务。

据了解,该项目落户司徒镇的省级农业产业园区内,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我市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农作物废弃料的利用以及土壤的改善等相关方面。

国家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实力咋样?

在此次签约仪式现场,记者了解到,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是国内顶尖的国家级公益性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于2003年5月整合组建而成,是中国农科院内门类最多的综合性研究所。

作为国家级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所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承担国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为本领域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在现代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微生物、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农业、区域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和突出的技术优势。研究所的成果的转化应用率很高,普遍达到80%以上,具有强大的应用效应。

如何为农业产业发展搭建科技平台?

“国家级农业综合实验站落户丹阳,将对我市加快人才资源的集聚和农业科研水平的加速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的签约,是丹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对全面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站将对丹阳地区的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生态、耕作制度、农业废弃物利用项目进行研究,并示范推广。”据介绍,此次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实验站落户丹阳,将针对丹阳和镇江地域特色,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出可行的发展建设模式,持续开展农业科学长期定位监测、产业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示范与转化、技术培训、农村科技创业等工作,将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对促进更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应用于丹阳农业生产,进一步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国家长江中下游综合实验站建立以后,还将会以实验站为载体,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促进北京和丹阳两地科研单位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科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引擎,镇江和我市将以国家长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实验站落户镇江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力,努力在农业科技领域为全国带好头、领好向,使实验站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