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老屋展——丹阳市文化遗产系列油画展

核心提示: 这一批作品,有冬日的萧瑟,亦有春天的明媚。有昔日雕梁画栋的繁华,亦有如今门楣凋敝的落寞,无论何种,都经岁月的摩挲,沉淀了过往,温暖了回忆。而我,只是用画笔忠实地衔接了一段光阴。

6 (1)

南朝石刻

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齐朝历七帝,时23年,梁朝历四帝,时55年。两代帝王都在南京称帝,死后大都归葬在丹阳,如今能确认的有11处26件南朝陵墓石刻,有10处24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2件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石刻是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其中之一,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寺艺术遥相辉映。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南朝政治史、经济史、建筑史、艺术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10

王氏古宅

王氏宅位于丹阳市埤城镇宝山村王家自然村。该建筑建于民国,坐西朝东,三合院走马楼式民宅。该民宅具有典型丹阳清末民初民居风格,对研究丹阳清代民居建筑有一定的价值。

务本堂

务本堂

务本堂位于埤城镇城南村老街,为清代官宦王玉石私宅。建于清代中期,规模为三进三院,第一进五开间,第二进为明间大厅,有门楼,精美砖雕、石雕,房内方形水磨砖地面,抬梁式柱梁结构粗大宏伟,有卷蓬轩廊结构木雕精美。第三间五开间,七檩进深上下两层。

务本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7年被公布为镇江市级文保单位。

fhs

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位于延陵镇联兴行政村西附自然村北200米,为台形遗址,东南至西北长约350米,东北至西南约250米,近似椭圆形,高出地面约4米。1988年6月,312国道施工前勘察时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1989年7月至11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出土文物有素面鬲、腰沿釜、鸭足鼎、鸡冠耳盆、扁方形石锛等,从上至下文化堆积依次为青铜文化、湖熟文化、马家浜文化。凤凰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实6000多年前丹阳就有人类在此居住。

该遗址对研究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以及丹阳地区文明起源有重要的价值。

7

访仙老街

访仙老街位于访仙集镇西南,共有大街、中街、东街、后街4条街组成,宽2~3米,总长度约640米,街道路面由长方形砂条石铺成。始建于宋代,两侧建筑错落有致,古木挑檐,木栅格窗,显示了江南古镇的风貌。古街中有清代“官酱园”,有一代数学伟人“华罗庚故居”,有1938年侵华日军造成“近月轩惨案旧址”,有访仙镇富商“汤通庆民宅”,有清代“访仙桥”等各类建筑。

该街区内有宋、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类遗存,对研究古代城镇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等有较高的价值。

4

张官渡遗址

张官渡遗址位于丹阳市西北练湖管委会东北端大运河西侧。现遗存码头遗址石板路一条,长度约50米,宽度约0.6米,路南北两侧有残破晚清、民国民居二、三十处。码头于1996年大运河拓宽工程中被拆除。

张官渡遗址对丹阳人民古代社会生活、交通状况以及练湖水域与大运河关联的济漕、农业灌溉等功能研究有较高的价值。张官渡历史悠久,据史料显示,最晚在宋代就有古渡口存在,是宋至清代大运河东西两岸人民生产、生活交通的重要渡口。

5 (1)

老陈街27杨氏民居

该民宅位于丹阳市埤城镇老陈街,门牌27号。

该建筑建于民国,朝北向,房屋五栋,厢房三间,砖木结构,分布面积为684平方米。第四、五进均为四开间,进深七檩,上下二层。第二、三进为三开间,进深七檩。第一进三开间,东西二厢房,进深七檩。

该民宅较残破,且改造较大,但对研究丹阳民国大形民居建筑风格、形制、技艺有一定的价值。

9

马相伯故居

马相伯故居为一封闭性村落建筑群,建于清代,南北朝向,原有建筑物七座。联排式上下二层砖木结构房屋,四周均有院墙,开有东西南北四门,马氏族人聚族而居。马相伯(1840—1939),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上海创立震旦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创办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前身)。

3

林家大院

林家大院位于丹阳市西门大街65弄,为林姓大户于民国时修建,共分三处宅院,另二处为土桥巷1号、3号民宅。该建筑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坐南朝北,三进二厢,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分布面积约为384平方米。

林家大院具有丹阳地区民国民居的典型风格,对研究丹阳地区民国建筑的布局、风格、技艺有较高的价值。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