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月饼

1995年到2000年,我在老家安徽桐城一所农村中学任教,那时候工资很低,外加上中秋节时市场上也很少有像现在那样豪华包装的月饼,到过中秋时,农村人就想起家门口食品厂自制的月饼来。

家门口食品厂最早是大队屋,是村子里碾米的地方,后来有人拉着板车上门为老百姓加工稻米,大队屋的加工厂自然也就倒闭了。

空屋闲着也是浪费,于是有人提出在这里办个食品厂,逢年过节制作一些糕点来卖。比如中秋就生产月饼,重阳时做绿豆糕,过年时就推出花生糖。我隔壁就有一个青年人名叫松青的在这里上班,他忙时种田,逢节时就在食品厂工作,相当于务农上班两不误。

那时候,每到过中秋时,母亲总是招呼松青,一定要带几盒月饼回来。松青大声地应答着,回头就给我家捎了三四盒月饼。母亲为什么青睐家门口的食品厂生产的东西,主要是放心。家门口生产的东西,绝不存在掺假问题,东西做得也很实在。当然,价格也便宜。

每到中秋,我回家,母亲总是提醒我月饼有了。我一看放在桌子上的月饼,个头很大,近闻之,有一缕自然的清香味儿。外面包裹的纸都已经渗出了油。我随手拿起一个,坐在秋日的凉风中吃起来。此时,桂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村子里,嚼着月饼,听母亲讲农村里的人和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后来,农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外加上有些人认为月饼不单单是吃的东西,还是看的东西,于是商店里那包装得很大气的月饼也逐渐占领了农村市场。这样,门口的食品厂也就难以为继了。几年后,家门口的食品厂也就关门大吉了,松青也跑到外面打工去了。

虽然母亲很喜欢吃月饼,但对于商店里的月饼,她没有多少兴趣。那个食品厂倒闭后,母亲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若干年后,我离开家乡到了外地讨生活,又几年,母亲去世,老家于我是越来越遥远了。

家乡的月饼,那是手工制作的月饼,存着农村人的朴实情怀,每每让我难以忘却。

岁月无声,故乡杳远。我知道我已经走不进当年的那一切了,唯有怀想在这秋日的风里一阵浓过一阵。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