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有了地方风情“百科书”《丹阳市延陵镇志》面世

核心提示: 由市史志办和延陵镇志编委会联合编纂的《丹阳市延陵镇志》近日出版发行,这部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本世纪初的志书荣获首届江苏省优秀乡镇(街道)志评比二等奖,为我市奉献了又一部经世致用的地方文献,也填补了延陵地区历史脉络记载的空白。

        

经过多年努力,由市史志办和延陵镇志编委会联合编纂的《丹阳市延陵镇志》近日出版发行,这部上溯春秋战国、下迄本世纪初的志书荣获首届江苏省优秀乡镇(街道)志评比二等奖,为我市奉献了又一部经世致用的地方文献,也填补了延陵地区历史脉络记载的空白,成为老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喜事。延陵镇历史文化在我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境内的凤凰山遗址考古发掘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居住。延陵历史上曾经是春秋吴国公子季札的封地,是吴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举世闻名的延陵季子庙,不但是江南历史上的名刹,也是当今我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从西晋太康二年至北宋熙宁五年,延陵一度为古邑县,历时791年。因此,称延陵为我市“四大古镇”之首,不为过也。

打开《丹阳市延陵镇志》,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整个志书由综合卷、延陵分卷、麦溪分卷、行宫分卷4大部分组成,分则独立成章,合则连为一体。这本志书的开头部分有许多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延陵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现代化气息的农村新貌、美丽的庄湖湿地和蒋巷候鸟生态园,都向我们彰显延陵的古貌新颜。翻阅镇志正文,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新四军在延陵地区的抗战烽火,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农业建设,都在书中得到详细体现。

地方志的特点在于浓厚的乡土气息,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读物。翻阅《丹阳市延陵镇志》可以看到,流传在延陵地区的语言、歌谣、民俗得到了系统整理和发掘,这是编纂人员多年来采访积累的结果。今年75岁的镇志副主编殷达仁从20多年前编写《行宫镇志》开始,多年来一直奋战在编纂第一线,镇志中有许多内容就是他根据亲身经历回忆出的,如在“群众体育活动”这一章节,他凭记忆绘出了童年时的“廿四角”大风筝结构平面图,这种大型风筝有一丈多高,过去曾是延陵地区农村风靡的群众体育活动。遗憾的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已经看不到了,由此可见地方志的“存史”价值。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