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神枪手王在信

一枪一个鬼子兵

核心提示: 王在信,1929年11月生,盐城市人。1944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入党,从参军到转业,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DSC_8285王在信7.16

王在信

抗战神枪手王在信:一枪一个鬼子兵

【人物简介】

王在信,1929年11月生,盐城市人。1944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8月入党,从参军到转业,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从部队转业后,王在信到南通启东供销合作社当了支部书记,次年7月被调到丹阳工作。1976年,他到新成立的工商局工作。1985年12月,王在信光荣离休。

1929年,王在信出生在盐城楼王庄三星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中。为了生存,一家人饱受地主恶霸、日伪汉奸欺凌,吃尽了苦,王在信很小就到地主家当长工。1944年,十六岁的王在信怀着家仇国恨,从地主家偷偷跑出来,参加了新四军,成为全连队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首长、战友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鬼”,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王在信苦练本领,积极上进,练就了百步穿杨的硬功夫,是连队有名的神枪手。

1945年1月,王在信在陇海铁路的新安镇为配合兄弟部队打仗,负责狙击新安镇日本鬼子和伪军。晚上5点多钟,王在信和战友连夜跑了将近100里路,到达目的地,已是半夜三点。

那时,王在信所在的连是最先到的部队,他们首先切断了敌人的电话线,破坏了敌人的铁路路轨,挖掘了战斗工事。当时气候相当寒冷,地上冻得就像铁板一样,铁锹、十字镐下去动都不动。

当时,日本鬼子和汪伪军将近600人,已经往新安镇扑来,早上八点多钟,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那时,他们连的武器非常差,只有一个机枪班,两挺轻机枪、两支枪榴弹,炮弹、手榴弹和子弹也非常少。可是日本鬼子的武器非常精良,从上午十点钟开始,敌人发起了三次进攻,都被他们打了下去。紧接着,敌人开始用两架飞机轰炸他们的阵地。这时部队的机枪、步枪的子弹都很少了,首长和指导员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了。负伤的同志,把伤口包扎好坚持不下火线,又继续投入战斗。有负伤的战友手里拿着手榴弹,打开保险盖,拉着导火线,准备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王在信说,在最危急时刻,友邻部队从外地快速赶来,从敌人后方和侧面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歼灭了大部分敌人,终于夺取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场战争中,共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400多人,王在信所在的连队伤亡人数也达到了70多人。在盐城解放战斗中,他是部队出色的狙击手,击毙敌军十多人,为顺利解放盐城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部队渡江时,王在信在苏北军区警卫营任通讯班长。部队渡江后,他调到华东新兵五团十四连任指导员,负责接收、训练新兵增援朝鲜战场。

1953年春天,他随部队开往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不久,朝鲜停战后,10月他随部队班师回国。

1954年从部队转业后,王在信到南通启东供销合作社当了支部书记,次年7月被调到丹阳工作。从此,他就在丹阳扎下了根,从手工业管理局到后来的工业局,他一干就是20多年。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已是人秘股长的他服从组织安排,到新成立的工商局工作。1985年12月,王在信光荣离休,但他“离而不休”,连续担任了单位离退休干部支部副书记,常年为老干部工作奔波劳累。(陈静/文 也平/摄)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