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邑,善本犹存

   
    明代汲古阁版《新唐书》和“小拜经楼”藏书票    
        
     
      
    反映齐梁文化的清乾隆版《昭明文选》

    编者按:丹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古代典籍的记载。最近,市图书馆喜获“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称号,成为镇江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图书馆,现刊发市图书馆馆长陈锦荣有关古籍的专稿,以飨读者。

  说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历史经验的总结,逸事遗闻的记载,哪一项都离不开书籍。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书籍是人最好的伴侣。虽说“纸寿千年”,然在所有文物中,最容易被毁、最难留存的又恰恰是书籍。由此联想到丹阳保存下来的古籍,每一部都是经藏书家之手而流传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早在南宋时期,丹阳就有一位叫张处厚的藏书家。他是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家中藏书达数万卷。明代丹阳的藏书家更多。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中有一首提到“东游若欲寻鸡次,且挂轻帆过曲阿”,在其下注中就提到了明代丹阳藏书家孙道静、孙桢、孙育,贺、贺裳等人的藏书事。孙道静,字景瞻,喜欢藏书,常常在自己喜欢的珍本上盖上收藏方印。藏书家叶昌炽曾经见过孙道静收藏的珍本。孙育,字思和,号七峰,他家境富裕,所居处丹阳严庄构建了有名的私家园林七峰山房,拥有大小近百座建筑。孙育才华横溢,满腹文章,著有《七峰山人集》等,还编辑过陈少阳的《尽忠集》。其文名传遍江南各地,结交了不少的文人,唐寅、祝允明、徐桢卿等名家都是七峰山房的常客。后来,在皇帝的一次“以笔礼取士”中,孙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华殿中书舍人的官职。孙育家中的藏书甚多,收藏过宋代的珍本,他的藏书印章特别丰富。贺,丹阳蒋墅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一生著述丰富,藏书也很多,其中多善本。贺裳,字黄公,号檗斋,丹阳人。他的著述甚富,有《少贱斋集》等30多种。家中的藏书也多,至今一些书目中仍可以查到他藏书的记录。清代丹阳仍不乏藏书家,如吕城黄之晋,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生平酷爱读书,又喜欢藏书,购书万余卷。著有《铁禅四书说剩》、《褒忠录》、《吕城杂咏》等10余种。
  如今在市图书馆的数千册古籍藏书中,仍可看到丹阳历代藏书人的印记。由于他们的精心搜集和保管,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版本,成为丹阳的宝贵财富。走进丹阳图书馆古籍库,四处弥漫着书香,各种善本,争奇斗艳,其中有明崇祯年间常熟大藏书家毛晋汲古阁校勘本《新唐书》36册,书籍校勘详明,雕印精良,具有毛刻本的诸多特征,从中可以考察明版的刻书风格。此书中还有“李吴氏”朱方印,小拜经楼藏书”白方印,有“小拜经楼”藏书票一张,小拜经楼”系清末浙江嘉兴藏书家吴剑寒的藏书楼,说明该书在流传中曾经被吴剑寒收藏。
  清雍正年间吴县人金荣笺注的《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版本品相上乘,它继承和保持了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写刻本的风格,字体非常秀气,刀锋也十分清晰,颇受江南一带藏书家的喜爱。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广节署朱墨套印本《纪文达公评苏文忠公诗集》50卷也是一部不错的版本。它是一种采用分色套印方法印刷的书籍,而用红色、墨色两种颜色套印的书籍,称为朱墨套印本。此书中有“蔡允”藏书印一枚。书中偶有手书批识,虽不知出于何人之手,但从其批识的水平看绝非泛泛之辈所为,增加了书的学术价值。
  丹阳图书馆最有特色的版本要数覆刻宋版的《新雕曹子建文集》蓝印本,字大爽朗,墨迹清晰,书的版式、字体,都具有宋版的特征,版心处的刻工“刘世宁”等也都是宋代人,但是宋代的避讳字如“玄”殷”等,却不作缺笔或改字,因此是后人仿照宋版《曹子建集》的形式进行的覆刻。
  覆刻的宋版《新雕曹子建文集》蓝印本也是值得珍藏的,当年全国著名的大藏书家傅增湘见其蓝印本,都视为善本珍藏。《新雕曹子建文集》共分10卷,收录了曹操的儿子、三国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曹植(字子建)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