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

    在我的老家,一年一度的插秧时节是五月末,六月初。
  插秧看上去简单,其实做好也不容易。手脚要配合好,左手分秧,右手插秧,眼睛瞄准行距株距,腿脚把握沟陇曲直。要插得横平竖直,整齐得像流畅的诗行,这样秧苗既便于透风,又可以均匀吸收土壤营养,增加收成。
  我的大伯是插秧能手,看他插秧真是一种享受。只见他左手捏紧秧把,拇指和食指一挑,一棵秧苗便从秧把中剥离出来,右手三指拿捏秧苗,像小鸡啄米似的,迅速下插,一棵棵秧苗便直立于田中,横成排、竖成行,直得像木匠弹出的墨线。
  我没有大伯那样的技术,但我插秧的“历史”比较长,大概从七八岁就开始插秧。记得刚学插秧时,株距行距大小不一,秧苗根数不一,弯弯曲曲像蚯蚓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懊恼地摔下手中的半把秧,说:“不干了”。母亲转过头对我说:“栽歪了不要怕,弯弯地不打弯弯粮,慢慢来!”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又捡起秧苗插了起来。每年都插秧,我的插秧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
  插秧中有禅意,看过五代后梁时期布袋和尚的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不仅形象化地写出了插秧的情形,还用插秧来喻含人生进与退、取与舍的处世哲学。
  “子规声里雨如烟”,插秧时节常常多雨,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插秧歌》,描绘的就是雨下插秧的情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将雨中抢插稻秧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其实秧插是个累人的活儿,我深有体会,几天下来,就感觉那腰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所以,每有秧事,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地改善一下生活,我们爱吃的腌鸭蛋是少不了的,餐桌上也多了父亲爱喝的酒,母亲偶尔还会杀一只鸡,买一两斤肉回来犒劳一下我们。
  插秧也是一件辛苦并快乐的事情。当我们坐在田埂上,看着原先白浪浪的水田已是绿意连天,醉人眼帘,仿佛看到了这些希望的秧苗正争先恐后地分蘖、吐穗、扬花、灌浆……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